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128章 大明朝的‘梁山好汉’造反了!

第128章 大明朝的‘梁山好汉’造反了!(5 / 6)

薛国观心中明白,大明眼下实在不宜再动兵了,所以他没把这事拿到朝堂上说,而是先来征求朱慈烺的意见。

朱慈烺先是松了口气,随后说道:

“这事你做得不错,确实没必要把它拿到明面上去说。”

薛国观听后赶忙问道:

“太子殿下,那您觉得这事该怎么处理?”

朱慈烺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

“以你所见呢?”

薛国观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

“臣以为还是以安抚为主较为妥当,因为如果朝廷直接派兵剿灭李青山的话,则需消耗大量兵力、人力、物力和钱财。”

“其次因为李青山所率多为水匪,想要剿灭他们的话,就要同时动用步兵和水师,调动这些兵力属实有些麻烦。”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们现在控制着漕运,万一把他们逼急了,他们直接毁掉漕运,那可就危及大明安危了。”

“毕竟漕运关乎两岸数千万百姓以及数百万漕工啊。”

朱慈烺听着薛国观的分析,心中倒是有些欣慰,觉得总算没白把薛国观提拔到大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

因为薛国观所想的和他基本上完全一致。

在明清时期,漕运无疑是朝廷的重要的经济措施。

因为这个时候朝廷对南方和北方的收税方式存在差异。

北方百姓交税的方式主要是以银子为主,而南方百姓则以交粮食、也就是大米为主。

这些收缴上来的粮食需通过漕运运往北京,以确保北京的粮食供应及百官禄米。

可以说,漕运关乎明清两朝的国家命脉。

正因如此,朝廷每年在漕运上都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仅以漕运为生的漕工就达百万之众,且河道两旁的百姓也依赖漕运生存,人数更是足有千万之众。

然而,通过漕运运输粮食,一石粮食的运输成本至少需要消耗两石粮食,漕运实际上早已入不敷出。

这个时候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漕运如此艰难,为何不改用海运呢?

毕竟海运比漕运更为便捷、而且不会像漕运那样需要定时维护,难道古代人都是傻子吗?

事实上,古人从来都不是傻子!

朱慈烺曾经查阅过一些这方面的史料,原来早在明中期就有人考虑过使用海运,但该方案还未实施便被放弃了。

首先,若改用海运,数百万以漕运为生的漕工将瞬间失业。

而朝廷又无法为他们提供其他工作,届时这百万人失去生计,必将成为重大隐患。

甚至可能引发百万农民起义!

其次,漕运主要在大明境内进行,无论发生何事都有迹可循。

但若换成海运,那情况就难以预料了。

万一有人心怀不轨,对粮食起了歹意,制造沉船事件,那么朝廷一年的税收就会付诸东流。

朝廷根本赌不起!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无人蓄意破坏,海上发生海难也是常事,只要一发生海难,一年的赋税照样会付诸东流。

再者,海上天气难以控制,万一因某些原因延误,京城百姓无粮可食,到时候必然会闹饥荒,这又该如何是好?

鉴于这些原因,漕运一直未能转为海运。

而且这种情况不仅明朝无力改变,清朝也同样如此。

即便在明朝灭亡后,清朝也一直沿用漕运,直至清末才废除漕运。

可以说,漕运几乎伴随了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整个历程。

朱慈烺并非愚笨之人,再没有想到其他办法安置这些以漕运为生的百姓之前,他绝不会轻易触动漕运。

最新小说: 御兽飞升 漫威:冒牌发明家 伊塔纪元 山野奇医 夺婚 人在吞噬,倒卖诸天 南风入我怀 跟你们天龙人说不明白 七零北大荒:从觉醒空间农场开始 [娱乐圈]今天社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