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九十二章 忧由逼促献良谋

第九十二章 忧由逼促献良谋(4 / 4)

“敢禀台座,徐大郎处,没有联络,但汉王那边,确已多次书信往来。不过,之前的书信,仆未尝表明过投效之意,只是将东郡的近况,述与汉王知晓。直至如今,形势逼人,仆才决意表明心迹,以求可助台座脱此困境,并可使我东郡士民免受宇文化及酷残之苦。台座,汉王英明神武,若能得其庇护,东郡百姓或可免遭涂炭。仆此举,实为大局着想,望台座三思。”

王轨抚着胡须,半天没说话,神情不定,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他才说道:“卿忠义之士,然此事非同小可。一旦事发,不仅你我性命难保,东郡百姓亦将陷入更大劫难。须慎重考虑。”

主簿听出了王轨并不反对改投李善道,只是顾虑重重,就忙问道:“敢问台座,是有何忧?”

正如上文所说,王轨身在这乱世,夹在各方举义、叛乱的势力之间,为能求活、为能保住他的功名利禄,早是个墙头草,能投李密、能投宇文化及,他自就亦能再转投李善道。故而,他的确对转投李善道,没有抵触,但是,他也确实同时存有担忧、疑虑。

帐中都是他的亲信,他没甚不可言之,便说道:“卿言汉王英明神武固是,可宇文化及拥兵十余万众,声势浩大,俺闻汉王现驻汲县之兵,才不到五万,兵力悬殊,宇文化及与汉王这一仗,汉王能否得胜,尚未可知。若汉王败北,我等投效之举,岂不反将使我等陷入危境?”

“台座,仆愚见,这一仗,汉王必胜,宇文化及必败!”

王轨“哦”了声,说道:“卿此话怎说?”

“台座,仆虽不知兵,亦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事胜负,非仅兵力之比,更关乎人心向背。宇文化及弑君之贼,暴虐无道,人心尽失,士气低落;而汉王仁义著称,深得士心,庙算神机,士气高昂。此消彼长,胜负已分。台座若能审时度势,毅然投效,不仅可保自身,能庇护东郡百姓,更可顺应天意,成就一番伟业,日后汉王大业成就,不失公侯之位也!”

王轨权衡利弊,仍是沉吟不决。

“台座,汉王在河北轻徭薄赋,民心归附,不需多说,只从两件军事,仆愚见,就能察明汉王与宇文化及的孰优孰劣,可判出此战双方之胜负。

“其一,一个黎阳仓城,宇文化及就久攻不下,特别汉王率主力从河东还前,黎阳守卒才数千,而他十余万众,系乘虚而入,却长达旬日,无有寸功,以至使黎阳守卒等到了汉王主力回援,其之昏庸无能可见!其二,台座也听说了,汉王这边,一方面萧裕、独孤神秀等将,抄掠粮道,屡屡得手,宇文化及毫无应对之法,一方面,汉王部将王君廓,先败元礼、再败孟景,前几日朝歌一战,闻王君廓歼敌上万!此等战绩,足见汉王用兵如神,帐下精兵强将!

“台座,还有何疑?”

王轨心意定下,回到席上坐定,说道:“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这般看来,宇文化及外强中干,确乎不是汉王对手。汉王仁德智勇,民心所向,卿此良谋,我等投之,明智之举。”

主簿大喜,正要接腔。

王轨顿了下,又说道:“不过,汉王幕府,如卿所言,人才济济,只你我投效,怕不好脱颖而出。须再邀请一公,与你我共投,方能既彰我等诚意,亦可由此在汉王幕中占据一席之地。”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

最新小说: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靳总的隐婚甜妻又上热搜了 末世后,偏执狂大佬她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