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柳志恒不一样。
他不仅不是穿越者,没有体会过基建狂欢后,高房价下的生活有多的艰辛。
他还是一个渴望政绩、渴望进步的政客,自然巴不得能有更多的国债项目。
站在他的立场,能来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更好了。
那样的话,外贸出口下滑越厉害,基建投资的规模就会越大。
若真如此,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三千多亿国债还分三年投资基建,并且还分散到中西部多个地区、涵盖多个领域。
肯定一年就一次性砸下几万亿,铁路领域必然能拿到一万亿以上的资金,那么他柳志恒就再也不愁没钱实现他的高铁梦了。
至于几万亿的基建狂欢过后,是否会带来更严重的产能过剩?是否会导致房价飙升,地产金融泡沫化,老百姓背负上沉重房贷?
柳志恒肯定会说,他相信后人的智慧。
不过……
等一场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喜迎基建狂欢的美梦,柳志恒注定是无法实现了。
不是这个世界的米国,随着经济脱实向虚,未来几年不会爆发次贷危机。
而是赵瑞龙穿越来后,从赵立春开始,就已经深度影响高层的发展思路。
经济增长长期忽略内需,严重依赖出口和投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恶果,赵瑞龙做过详细的推演。
而让汉东成为高质量经济发展试点省,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便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次大胆试验。
以前的思路,是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全球经贸体系,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
这样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也能赚取宝贵外汇,同时获得西方转移的技术和经验,从而完成原始积累,为后续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为此,从八十年代开始,龙国对内提高利率、对外降低币值,高利率导致国内资金成本过高,极大压抑了国内企业利润空间,迫使更多企业出口创汇。
龙国集中力量发展纺织、轻工、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凭借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廉价优势,在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低端产能过剩。
外向型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外需,从资金技术需求,转变为了市场依赖,加上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也需要进口,进而演变成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
这就导致国际金融市场,一旦爆发危机,就会对龙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即便没有危机爆发,针对某个行业反倾销调查,也会影响到很多企业生存。
并且大量的技术都源自于国外,每年都要给国外企业大量的技术专利费用。
相当于国内无数企业,忙来忙去其实就挣点血汗钱。
这点血汗钱,往往还是靠不顾环境污染、压榨劳动力得来的。
比如不给高工资、不交社保、不发奖金……
劳动人民收入低,哪有能力消费?
没有消费,又何谈内需?
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搞下去,龙国可能需要一两代人,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才能完成资本和技术的原始积累,开始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升级。
作为穿越者的赵瑞龙,自然不想让这个世界的龙国走老路。
想逆天改命又系统附身的赵瑞龙,便说服父亲和高层,让汉东试着搞高质量经济发展,尝试走一条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简单来说,就是将靠资源投入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改变为靠技术进步和效率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模式。
而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自然也需要完成相应的体制改革、法治建设。
因而汉东同步开始反腐倡廉、转变作风、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治建设、重视民营经济……
在基建领域,汉东也改变了传统的政府举债投资模式,大胆尝试了国退民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
事实证明,对外开放二十余年,经济飞速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早就富起来了。
只要政策允许,并且项目有不错的回报期望,他们还是很愿意拿钱出来投资的。
就比如京州到天海的这条高速公路升级改造工程。
这条高速公路,每天的车流量有多大,过路费有多高,连老百姓都一清二楚。
经济发展迅猛,导致车流量暴增,必须要升级拓宽,以便满足更多车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