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描述得极其生动,仿佛带着所有人亲历了那个考据的过程。台下许多学生不知不觉已经听得入了神,原本对文献学的枯燥印象,渐渐被一种侦探破案般的刺激感和神秘感所取代。
“文献学,从来不是死记硬背的学问。”周硕总结道,“它需要严密的逻辑、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甚至是一点想象力。它是最基础的功夫,却也能带你去往最遥远、最深邃的思想之境。”
“这门课,我不会要求你们背下多少条定义和规则。”他拿起那本薄薄的讲义,“我更希望的是,能带你们体验这种‘侦探’的乐趣,教会你们如何入手,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构建证据链。最终,让你们能够自己拿起放大镜,去审视那些古老的文字,得出你们自己的判断。”
“现在,”他再次看向所有人,目光灼灼,“还有人觉得文献学只是无聊的清洁工吗?”
台下鸦雀无声,但无数双眼睛里,已经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光芒。
周硕满意地笑了笑,终于拿起了粉笔。
“好,那我们开始今天的第一讲:‘伪书’的价值与鉴别绪论……”
接下来的时间,周硕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却又丝毫不显掉书袋的沉闷。他将复杂的考据方法拆解成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案例,听得台下学生们如痴如醉,时而恍然大悟,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又陷入沉思。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那些冰冷的故纸堆里,竟然藏着如此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和精妙绝伦的思维较量。
当下课铃声响起时,许多学生竟然生出了意犹未尽之感,第一次觉得一节课的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周硕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今天就到这里。下次课,我们讲具体的方法论。对了,”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我的办公室门牌号是西主楼304,有问题欢迎随时来问——当然,前提是别耽误我看蒹葭和月亮。”
在学生们的一片笑声和掌声中,周硕拿起他的讲义,从容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第一堂课,圆满成功。不仅成功“镇住”了学生,更成功地将一颗名为“求知”与“探索”的种子,播撒进了许多人的心里。
ps今天依旧勉强更新,明天还有得忙,估计后天才能恢复更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