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的事情也大致如此,盛而衰,衰而盛,太平终究会被打破成动乱,动乱也终将终结。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何尝又不是自然的一种规律呢?人力是无法阻止这种规律的,顺其自然便好。”
老子看着已经暗下的天空,对孔子说道。
“不,这个我不认为是这样。
自古以来,人存天地间,遭受了无数的灾难。
有天崩地裂,有洪水泛滥,也有着各种不止的战乱。
然而,先民并没放弃对抵抗,没有顺其自然。
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平息水患。
有武王伐纣,有周公制礼。
还有诸多先贤与天斗,与地斗,与兽斗,与人斗,这才有了后面的太平盛世。
若是没有这些先贤的抵抗,若是这些先贤也顺其自然,那么便不会出现太平盛世。
天地自然的灾害,或许有朝一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但太平盛世想要代替动乱,那便需要有圣贤的出现,需要圣贤的领导,需要人们的奋争,才能出现,而不是顺其自然。”
孔子第一次反驳道。
“天下只有在大道废弛之际,人们才会称赞仁义,只有国家混乱之际,才会有贤才忠臣。
太平的出现,不是因为圣贤的出现而终结,不过是动乱催生了圣贤,故而才有了太平盛世。
况且是否圣贤,还未可知。”
老子摇了摇头道。
“为何?”
孔子连忙询问道。
“这些所谓圣贤,不过是争斗之中的胜利者罢了,他们是君王,是诸侯,是士人,也是百姓。
争,乃祸乱之源。
天下之动乱,便起于君王诸侯之争。
人心向恶,便由于士人百姓之争。
不管是君王诸侯之争,还是士人百姓之争,都源于私欲。
私欲乃恶之首,争乃祸之源。
若想天下无刀兵之乱,便要百姓寡欲无争,只有无争,才能让天下无乱无祸。
遥想古时,天地初开之际,人欲极少,相邻而居,却能老死不相往来,无灾无祸,天下清静。”
老子回复道。
“嗯,老子所言有理,但丘却以为这争与不争尚需辩论。
昔年,若没有文王武王之争,天下百姓便依旧会生活在苦难之中,又怎会有后面的太平之世?
若是有国家无端被他国侵占土地疆域,这个国家却不相争的话,那他国便会得寸进尺。
若地上发生灾难,人们若不设法相争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将处于灾难之中。
天下有才学的人,就应该通过正确的奋争,进入到仕途之中,才能为国家做更多的事,也只有如此,国家才能更加强大。
只要这些奋争是正确的,是合乎于礼的,那么天下也就不会这许多动乱。
当今天下的动乱,其源不在于争,而在于违礼之争。
人是不可能没有私欲的,也不可能做到不争,只要有礼乐教导,引导世人在正确的道途上相争,让人克制自己的私欲,如此,自然也就不会有动乱。
丘纵观夏商周三代治国之礼,其中并非周礼最好,但丘以为这便是当下最能治理国家的礼。
丘所想的盛世,绝非是天地初开时的那种寡民小国,也绝非是清静无为,而应当是教化四夷,既太平,又昌盛的强国,大国。、
如此,方能称之为盛世。”
孔子再次反驳道。
“嗯
世间万事万物,均有阴阳两面。
你孔子有你的大争之道,有你的周礼之论。
我老子也有不争之道,有人法自然之说。
你我继续争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了,天亮了,你我该各循其道了。”
片刻之后,日食结束,太阳再次悬于苍穹,老子笑了笑起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