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境界啊夸人夸出境界了。”
任昌松读完这四句诗后,脸上的不屑消失不见,涌上来的是赞赏。
他本就对书中杨贵妃到底有多美很感兴趣,现在读完这首诗,他知道了
天上的云彩想拥有她的衣裳,花儿想拥有她的容颜,她的美让彩云和鲜花都心生向往
春风拂过栏杆,将露珠点缀在她的身上,润泽的风采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所见的仙女,那只剩下在瑶台月下照耀的神女才可以比拟了。
又仔细读了一遍,任昌松终于明白李白为什么会被称“仙”,从这首清平调便可以窥知一二,四句诗把杨贵妃从人间夸到了仙境之上,诗意的基调是“仙”,然而全诗并无一个仙字。
换一句大俗话,什么叫境界,这特么才叫境界
而这仅是第一首,接下来还有两首清平调,虽说意境赶不上“云想衣裳花想容”,但同样是好诗。
再继续向下看去,高力士因为“脱靴”事件对李白产生了怨恨,故意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李白因此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临行前他写下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其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令任昌松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才是一个文人,一个诗人应该具有的风骨。
再往后交代了李白的落幕,很有浪漫主义色彩,说他是因醉酒去湖里捞月亮溺水而亡。
对于一个诗人而言,如此走法,任昌松并不感觉悲伤,就是挺遗憾的,遗憾李白的诗没看到几首。
结果又翻了一页后,他的遗憾被弥补了,他看到了前文中诗名下的诗句,大约几十首,合称为太白诗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花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任昌松才将太白诗集消化完,此时他感觉自己的脸都被震麻了
也终于明白贺知章为何称李白为“谪仙人”,这么多经典诗作,岂是一般凡人能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