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家父子等人悄然抄小路回家的时候,御驾龙舟也终于出现在了码头上接驾众人的视线之中。眼力好的年轻官员轻而易举便瞧见了站在船头的皇帝和太子,而其他年纪大的老大人们,也随着龙舟越来越近,渐渐看清楚了那几乎并肩而立的父子二人。
想到之前不断传来的关于太子在霸州种种措置的奏报,哪怕从前如何不看好李易铭的人,此时看到这一幕,也不禁心生感慨,已然完全断定了那位东宫太子的地位。
不论从前再如何荒唐,名声再如何不好,此次霸州之行,太子在北燕六皇子和北燕皇帝的两次大举攻城之下力保城池不失,而后更是让北燕皇帝身陨城下,天底下再也没有人能动摇这位皇帝独子的地位了!
而小胖子跟在皇帝身后,远望码头上黑压压的迎接人群,心情亢奋之外,还隐约有一丝惶恐。就在这时候,他听到身边的父皇淡淡地嘱咐了一句。
“四郎,朕有些乏,懒得说话,到了靠岸时,你先代朕接见群臣。”
金陵城北的码头上,黑压压的文武大臣从一大早开始就恭候在此。为首的次相叶广汉素来崖岸高峻不好说话,因此站在前头的高官阵营自然而然便庄严肃穆,很少有人声。只不过,一个个年纪一大把的老大人们大多面色轻松,笑容掩都掩不住。
而后头那一批中低层官员就没这么严肃了,交头接耳的,左顾右盼的,喜笑颜开的……只从那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就能看出,对于大清早开始在此恭候帝驾回銮,非但没人有怨言,反而雀跃欢喜。毕竟,这可是南北对峙多年以来,大吴第一次占据全面优势的时刻!
在和这些迎驾文武相隔更远的码头附近一座酒楼二层临窗的位置,一个小女孩跪坐在栏杆边上的长椅上,叽叽喳喳的声音自始至终都没有停过。
“长安,长安!千秋哥哥他们怎么还没有回来?”
“爷爷和千秋哥哥不是都送信,说是阿爹会提早回来的吗?怎么现在都不见人?”
“大伯父真的要先留在霸州吗?他不是太子詹事吗,就算署理霸州太守,那是不是算降职了?”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越秀一简直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到最后不得不求救似的看向那位四叔祖母。可是,那位素来秀丽端庄的长辈此时此刻却在那神游天外,压根没有注意到他的求救,因此他只能靠着自己的智慧,绞尽脑汁应付这位难缠的小姑姑。
可是,解释越千秋和四叔祖为什么还不见踪影的问题相对简单,解释自己的祖父越大老爷为什么留在霸州未回,这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至少他觉得对诺诺这种年纪的小丫头,那是无论如何都解释不清楚的。尤其一想到北燕如今的乱象,他更是汗流浃背。
要知道,一旁这位四叔祖母,可是如假包换的北燕公主!哪怕已经离国千里,人人都以为是早已故世的人,可只看此时她那一身素服,便知道她心里对北燕皇帝的崩逝并非毫无悲戚。自从消息传回金陵,祖母小心翼翼辗转告诉她的时候开始,他就没瞧见过她的笑容。
她到底会怎么看太爷爷,怎么看千秋,怎么看四叔祖?
越老太爷、越大老爷和越千秋全都不在越家的日子,越秀一这个越府重长孙因为越老太爷的钦点,越过二老爷和三老爷,成了越家在外与人打交道的门面人物。尽管他尚未通过乡试,身上只有层次不高的荫官,可在这些待人接物中,他却飞快地成熟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