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先帝在世想完成的,也是皇帝即位以来的第一场战役,就是个大胜,皇帝自然满意的不行。
皇帝当即下旨,召集六部尚书及军机大臣,在紫宸殿上商议此次大捷的赏赐事宜。这次会议,太子萧霆锐和瑞郡王萧霆锴都在场。
“老臣拙见,左清老将军统帅有方,功勋卓著,可为一等公;乔雨山大人作为副帅,表现出色,可为三等公。”吏部尚书徐冰第一个提出意见。
众人都觉得徐大人的提议很好,皇帝也点头:“徐爱卿说的有理,那么,怡郡王呢,众爱卿觉得如何才好?”
六个尚书们心底都是一颤——论理,怡郡王此番有了军功,该晋封亲王。可太子也在,这些话,他们似乎不宜说出口。
就连萧霆锴也忍不住去看太子——老三这下风光了,他倒要看看,太子还能不能坐的住。
然而,令萧霆锴吃惊的事儿来了。
因为他看见太子萧霆锐主动站了出来,并且奏道:“父皇,三弟此次随军出征,深入水师,历练一年有余,又在战事中表现英勇,足见其才干。儿臣以为,当册封三弟为亲王,以彰皇恩,亦可激励宗室子弟。”
太子的提议一出,几个尚书自然纷纷附和。毕竟,萧霆钧此次功劳不小,且太子主动提出,也显得兄弟和睦。
发愣的萧霆锴就慢了一步。
然而,皇帝听了太子的提议,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忧愁。他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瑞郡王萧霆锴,心中盘算起来。
“老二如今还是个郡王,”皇帝心中暗忖,“若是老三直接封了亲王,岂不是太子和老三之间容易敌对上?太子虽说相信老三,但日后朝堂之上,难免会有有心之人挑拨离间,徒生事端。”
可要是不封亲王,萧霆钧此次功劳确实不小,好像又有些对不起老三。
皇帝思来想去,最终倒是想了个折中的主意——既然老三家不是刚生了个姑娘吗?不如直接从这个小郡主身上做文章。
“三皇子此次功劳甚大,朕心甚慰。”皇帝沉吟片刻,缓缓开口,“然亲王之封,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不过,朕倒是想到一个法子,既能表彰三皇子之功,又能彰显皇室对宗室子嗣的厚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太子和瑞郡王身上,微笑道:“老三家不是刚生了个姑娘吗?不如直接赐名封县主,赐名萧嘉悦,封福康郡主。”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直接册封皇孙女为郡主,且赐以“福康”之号,这在皇室中也是极为少见的殊荣。
毕竟瑞郡王家的小姑娘,出生后三个月才赐名,而且也只是县主。
太子和瑞郡王闻言,心中各有所思。太子自然明白父皇的深意,而瑞郡王虽然心中仍有不平,但也不敢多言。
当然,所有人都嘉奖了一年俸禄,下头的军士也多有升级。
左老将军年纪大了,于是便先带着部分人马班师回朝。
乔雨山则直接留下,做了闽浙总督,主管一方。
萧霆钧特意请旨,等着黛玉出了月子还过了两个月,才一家子高高兴兴回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