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由此保住了徐庶这个同样智计百出的智囊人物,也算是给刘备更多的选择。
诸葛亮是个典型的文人形象,实际上家世也不简单,可不是什么寒门子弟,这从他与水镜先生的关系,从诸葛恪能跑去东吴当谋主都能看得出来,这位的背景肯定不简单,说是世家子弟都不为过,自然有其傲气。
而因为三顾茅庐那事,不论是傲气的关二爷还是狂人张三爷,都对这位并不是那么感冒,就算是诸葛亮通过自己的智计百出证明了自己不是个眼高手低的主,可是心结已经种下了,二爷和三爷还是很难对这位军师心服口服。
可徐庶就不一样了,这位本就是正儿八经的寒门子弟,年轻时又干过任侠的事,因为不平而杀人,也因此不得不化名出走,可以说很对二爷和三爷的脾气,加上坎坷的经历让他的性格没有那么棱角分明,和这两位主还是比较合得来的。
这样很多事情起码能有人居中调和一下,也不至于完全由着这两位的性子来。
所以说多了这一位,对刘备的助力可不只是多了个谋主而已。
刘备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才会如同原本嘉奖七进七出的赵子龙那样嘉奖李祐,因为他不止护住了自己的老婆孩子,还保住了徐庶的老母,也就是保住了徐庶这位良才。
当然有了这样一段恩情,李祐以后和徐庶肯定也是经常互相走动,反倒是和诸葛亮怎么也亲近不起来。
这位算计太甚,在这个电影世界中更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主,连赵云都能轻易的牺牲掉,也实在很难让李祐心生亲近。
至于对传说中的人物的那点崇拜什么的,经历过这么多副本世界的李祐早就很是淡然了,就算是有好感,也该是对着他的小弟赵子龙,又或者刘关张三兄弟,多一个少一个的实在无所谓的很。
毕竟心态不一样了,这个世界的传说想必以后也少不了他自己这一号,也会多出许多关于罗平安的传奇故事。
而这次战斗的后续影响还不止于此。
战后,东吴吊唁刘表的使者鲁肃是个对刘备很有好感,本身也主张联合多过对抗的,他劝说刘备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后来也多次努力促成此事。
就算是在诸葛亮被派往东吴商谈联盟事宜,然后舌战群儒的过程中,鲁肃也没少出力说和,最终促成了两家联合抗拒曹操的局面。
由此长坂坡这一战也可以说是促成后来的赤壁之战的一个契机了,绝对是影响深远。
当然刘备的麾下自此有了徐庶,又有了李祐这么两个大的变数,也算是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拐点,迎来了崭新的篇章。
这之后不久,诸葛亮入吴,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加上有鲁肃的帮衬,还是成功的促成了刘备和孙权结盟抗击来势汹汹的曹操的局面,尽管刘备显然是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谁让他手下实力这么弱小呢。
而就在同年,曹操携大胜之势,带着号称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南下,想要一举打趴下一直掌控着南方的孙吴势力,甚至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