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巨星从诗词大会开始 > 第164章 李亦儒详解吃文化

第164章 李亦儒详解吃文化(5 / 7)

梁鸿每次帮工回来,孟光都为他提前准备好食物,并将食案举至额前,捧给丈夫,以示敬重。这就是“举案齐眉”的典故,成为夫妻相敬如宾的千古佳话。

孟光所举之‘案’,就是当时常见的小食案,与餐盘不同,这种小食案有足,可放在地上或席上,用餐时一人面前一案。

至于分餐制的消失,跟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比如说胡服的流入,家具的更新等等,都会使分餐制逐渐转化为聚餐制。

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室砖画《宴饮图》中,2个人围着一个食案相对而食,另一幅《宴乐图》中,4个人并列坐在一个长方形大食案的一侧,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餐,反映的都是分餐制向聚餐制过渡的情形。

到了唐代,聚餐制真正成型了,因为物阜民丰,物产富饶,人们的食物更多,聚餐制更有利于分享食物。”

周楠楠问道:“你觉得,咱们的分餐制还能重新流行起来么?”

“有一定可能,我们华夏曾有3500多年的时间使用分餐制,是有很悠久历史的,我认为,今天有可能局部振兴。

假如说我们遇到重大疫情,当大家重新意识到食品安全以及分餐制的好处时,如果有强有力的政策进行号召的话,可能会影响一部分家庭。”

“分餐制咱们有了,那,咱们用过勺子叉子么?咱们不是筷子民族么,那这些西方用的餐具,咱们历史上有类似的么?”

李亦儒点点头:“当然有!

人们吃饭一般有三种工具:手指、叉子和筷子。用叉子的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用手指抓食的人生活在非洲、中东、印du尼西亚及印du次大陆的许多地区,用筷子的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部。

使用筷子固然是我国的古老饮食传统,但实际上,勺子和叉子也曾在古代我国扮演过相同的角色。考古学证实,我国的餐叉出现在4000多年前,而随着西餐传入的餐叉却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华夏先民的主食是粥饭,副食为羹汤,这些都不便直接用手指抓食。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般都有骨质餐匙的出土。

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居民,也时兴使用餐匙进食,而且他们的餐匙制作大都十分精巧,包括一些器形标准的勺形匙,还有一些蚌质餐匙。

……

但餐叉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数量相对较少,我猜测,古代餐叉的使用与肉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国古代将‘肉食者’作为贵族阶层的代称,餐叉可能是上流社会的专用品,应当不会普及到一般民众中。

下层社会的‘藿食者’,因为食物中很难见到有肉,所以用不着制备专门食肉的餐叉。”

“那筷子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你这历史方面,欠缺得有点儿严重啊!”李亦儒不禁叹息。

“不是我欠缺的严重,我认为所有国人都不知道吧?”

“不许代表别人!我给你普及普及,而被视为国粹的筷子,其实在《礼记》等文献中多有记载。

在考古发掘方面,年代最早的古箸出自an阳殷墟,有青铜箸6支。

qing江香炉石遗址发掘时,在商代晚期和春秋时代的地层里都出土有箸,有骨箸,也有象牙箸。

汉代墓葬如马王堆出土过竹箸。汉箸长度一般为25厘米上下,而从丹徒丁卯桥遗址出土的一批唐代银器中,有箸36支,长度一般在28厘米至33厘米。

元代的箸略有增长的趋势,而到了明清,箸的形制长短粗细已与现代箸差别不大了。”

门口趴门缝的人已经听傻了。

饭店里的人也不吃饭了,都凑过来支着耳朵仔细听的,竟然还有人举着手机录音或者录视频。

老板也很尴尬,他们的店里,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啊,一时还不好处理。

你说让大家回去安心吃饭吧,这个情况可能够呛了,可让大家凑在门缝听李亦儒讲课,总有些不妥,会给李亦儒的生活造成不便。

老板也头疼,怎么处理呢?想了想,他拍了拍几位服务员的肩膀:“你们是不是该忙忙工作了?”

服务员连忙闪人去干活了,老板的话可不敢不听啊。

最新小说: 大日合欢吞天诀 游戏人生,全职召唤师,我为主宰 我当拉帮套的那些年 超能进化,我的女神军团! 焦渴症 豪婿((超级女婿)韩三千苏迎夏) 草根书记 俺不是孬种 超品兵王在都市 都市:我是绝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