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授:“???”
李亦儒猛然抬头,惊讶地道:“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有人抄我试卷呢。”
四位教授面面相觑,然后笑着四下散开了,他们不情不愿的,但没办法,他们刚刚打扰到李亦儒的写作了,为了学生有好的发挥,他们监考老师要尽量营造好的氛围嘛,这个道理谁都懂。
四位教授刚走,另外一位坚守着监考工作的教授——王聪教授,他不失时机地踱步过来了。
李亦儒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笑笑后,继续低头写作。王聪今早没吃韭菜盒子,所以不影响他写作。
他继续阐明自己的论点:
[第五,表中存在的其他离谱的表述,更加证实了此表的伪托性。
在《前出师表》中提到“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后出师表》中“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如果真的都是出自诸葛亮之笔,何以同一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再说一遍?
仔细思来,这并非他先前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笔。另外,曹操“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任用”,“图”都是封建时代的大事,这样的大事在其他的历史记载中都不到任何的佐证,实在是让人生疑,想来该是伪托者没有诸葛亮的经历而造成的常识性错误。
至于曹操“危于祁连”就更难理解了,曹操用兵一生,史籍中也不曾提到兵涉祁连之地。
另外,对曹操的军事挫折,诸葛亮并不提及赤壁之战而拿这些伪造的边角料来说明,实在让人费解。比较合理的解释该是伪托者的漏洞。]
王聪教授只是扫了一眼李亦儒的试卷,他便转身走了。相较于其他四位教授,王聪在华夏历史上很薄弱,他是著名的哲学研究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华国近现代是没有哲学家的,王聪也不是。
这场考试从早上9点开始,李亦儒从9点40开始执笔,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多了。
李亦儒决定对这篇近5000字的文章进行收尾。此时,他身边五位教授直勾勾地盯着他的试卷。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再次聚拢在了李亦儒的身边。
不要影响学生考试这个道理,他们当老师的自然懂,可是,偏偏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腿。
因为林峰教授已经明确地跟几位教授说了,他觉得李亦儒这个观点是站得住脚的,他也对《后出师表》有一定怀疑。他倾向于李亦儒的观点!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如果这篇文章公诸于世,如果李亦儒的观点真的站得住脚,那么,李亦儒将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而系统地提出《后出师表》系伪作的人。
这个爆炸性的观点,将会在国学界造成怎样的震动呢?
此时,五位教授眼中的李亦儒,仿佛就是一颗高能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继而引起国学界的大地震!
诸葛亮啊!《后出师表》啊!这名气太大了,简直妇孺皆知!然而却被一个高中生断定为伪作,如果却为伪作,那这个高中生将会多么的备受瞩目啊!估计得刷遍所有新闻吧?
何况,这个高中生还是李亦儒!
五位教授围着李亦儒,他们此时是非常激动的,他们仿佛在凝视李亦儒“破茧成蝶”,他们五位对他的期盼极高。
李亦儒沙沙下笔,五位导师凝眉细看。
者据以上的诸多可疑之处综合来分析,《后出师表》无论是在其行立意,语言风格,还是文本本身都存在着诸多无法解释的漏洞和破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以及诸葛亮的其他文章都大相径庭,实属伪托者没有诸葛亮的经历地位,没有那样的心境,才会导致伪出来的文章有那么多的鄙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