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国历史上,向来伪作累累,这并不是孤例,前世谬作,后世奉之经典,常有之。
【参考文献】
[1]陈寿.裴松之注.三国[M]京城:华夏书局,1982.
[2]班固.汉书[M].京城:华夏书局,1962.
[3]范晔.后汉书[M]京城:华夏书局,1965.
……]
李亦儒放下笔,将试卷重新翻到了第一页,仔仔细细地又检查了一遍,然后几位教授又看了一遍。
啪!
李亦儒合上了试卷,放进了文件袋,贴上密封条,才起身准备交卷走人。
他茫然地看着几位教授:“各位教授,有什么问题么?”
“没……没什么。”
李亦儒笑笑,将试卷放到讲台后,便转身潇潇洒洒地离开了。
董之鹏特有深意地看着李亦儒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他对这文件袋里的内容很好奇,他很纳闷,究竟李亦儒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让五位教授眼巴巴地看他肆意挥毫?
这文章的成色那得好成什么程度啊,能让教授们啧啧称奇?
他掂量了一下这个文件袋,这文件袋轻飘飘的,可心里莫名感觉到仿佛又沉甸甸的,一定不简单啊!
他特别想将上面的密封条撕开,一窥究竟,可是这违反原则啊!其实他也一度想去李亦儒座位那看看,究竟李亦儒写的是什么,可是,如果他也去凑热闹,那么这个阶梯教室里,也就没人在监考了。
《博雅杯》考试,从早9点到下午4点钟,一共7个小时,可是李亦儒只用了三个多小时而已。
李亦儒走后,五位教授终于恢复了本职工作,开始了监考,可是他们的心思都在李亦儒的这篇文章上。
尤其是林峰教授,他脑袋里全是李亦儒这篇文章的细节。
下午监考过程中,五位教授难免会扫几眼其他选手的文章,当看过李亦儒的文章后,再看其他选手的文章,那什么心情呢?
那种感觉就仿佛刚吃了一颗糖,紧接着又嚼了口黄连!
本来100位选手,在教授眼里各个是宝,现在呢,再看这些学生,简直平庸无奇啊!
凡事就怕对比!
铃……
铃声大作,考试结束!
五位教授快步走出阶梯教室。
王聪教授憋了一下午,终于可以详细地询问了:“林教授,李亦儒这个观点,你真的也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