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和他的三百部下在一座山梁上寻个背风的山坡住了一晚。
正直小冰河时代,十一月的夜晚寒冷无比,幸好他的部下一人带了一张棉被和一张垫子,又在背风处的营地里点起几十堆篝火,倒也没什么大碍。
董梁没敢来找他麻烦,老黄派出的人倒是找来了,带来了一条消息:岚县的运粮队已于今日早晨开拨,共六百辆骡马车,由张、马、陈、范四家合兵一千二百人马随行护送,沿着狮吼峪一带进了芦芽山,不出意外的话,走的正是秦川估计的路线,穿越岢岚,从偏头关出塞。
第二天天未亮,秦川便带着三百骑沿着汾河北上,黄昏时分赶到距宁武关五里的老柳沟,刘有柱和李顶梁已经把先行翻山而来的三百人收拢齐整,正在老柳沟等待。
汇合这两人之后,秦川让人马原地休息,砍伐树木做出安营扎寨的假象,并派兵四处驱赶那几家大户尾随在后的探子。
但天色刚暗下来,他便手持百户腰牌到宁武关叩关,花了一百两银子上下打点,趁着夜色领六百人悄悄过关。
张家等几家大户的探子原本一直跟着他,见他在老柳沟安营,又见他派兵出来驱赶后,便远远跑开了。
第二天一早,探子们偷偷靠近老柳沟,发现他的六百人已凭空消失后,便急急忙忙赶回岚县报信。
此时此刻,运粮队已经过了岢岚州,到了三井镇附近,离偏头关还有两百里路,因粮车沉重,估计要走五天。
秦川已经出了宁武关,离磨儿山也有两百里路,但他轻骑急进,两天就能到达目的地,取了罗文天准备的粮草后,便可从磨儿山旁边的阻胡堡出塞,再花一天时间绕到偏头关外一带。
一切顺利的话,他会比那几家大户的运粮队早两日抵达。
两日时间已经足够了。
……
秦川出征的第三天,李学境就装好了第一台镗床。
这天,王继宗、陈詹、赵满财、严三七及孟家庄数十个铁匠,还有三百多个铁匠学徒,全都放下手头的活跑来看大管事的镗床。
这东西的结构并不复杂,基座是木制的,上面有一根磨削得光滑无比滑轨,滑轨上有三个夹子,用以固定枪管,滑轨另一头是钻头,用三个轴承套住,其中两个轴承的位置是固定的,靠近钻头一侧的轴承是活动的,枪管推过来的时候,这个轴承可以随意调整位置,既保证了钻头稳定性,又不影响深钻。
滑轨和钻头的水平线,是按大管事教的法子,给羊肠制成的水管灌水,先并拢做好记号,再两端贴在滑轨两侧,两端的水位都跟记号持平的时候,就是水平线了。
再以墨斗线上下左右打过一轮墨线,以此得出钻头和枪管的精确路线。
钻头是经由熟铁千锤百炼而成,再用拌水的碳粉整条裹成碳团,放进坩埚,然后把坩埚放进炉子里烧制焖熬,待到坩埚里的碳团焖烧得通红后,取出来敲开碳团,取出钻头放入水中淬火,紧接着又将钻头放在一个熟铁板上,放回炉中慢火煅烧。
用大管事的话来说,以碳团包裹放入坩埚焖熬叫渗碳处理,让钻头材质变成精钢,淬火让钻头表面变得坚硬无比,但淬火后的钻头很脆,极其容易折断,所以再放回炉中煅烧回火,提高钻头的韧性,使钻头不至于轻易折断。
李学境按照大管事的叮嘱,以不同的渗碳和回火时间,分别打制了五组钻头,共二十根,并仔细记载好每根钻头的渗碳和回火时间,淬火介质等,到时候看哪根钻头最耐用,最坚硬,就以那组数据为标准来制造钻头。
镗床上的轴承、滑轨、夹件等也经过渗碳、淬火和回火一系列热处理,增加工件的耐磨性和强度。
李学境暂时没搞联动装置,而是在钻头后面装了一个圆轮,上面套皮带,暂时用人力拉动。
把镗床组装完成,并仔细测量水平线和平直度之后,李学境便在周围密密麻麻的人群围观下,把长钻头安上,一个学徒在后面拉动皮带,那杆钻头便以极其平稳的状态飞快转动起来。
周围的人们顿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就连陈詹也抚须赞叹不止,他跟孙大人在登莱造火器时,改进过直立钻床、石磨钻床、脚踏钻床等,但一直无法加强钻头的稳定性,钻枪管仍要依靠熟练工匠的经验来把控,一不小心让钻头稍微偏差一点点,一根辛苦锻制的枪管就报废了。
哪怕孙大人在锻制这一环节严格把控,枪管的合格率仍不足三成,如今大管事研制的这个镗床,由三个轴承固定住的钻头,稳定性比以前任何钻床都高,钻出来的枪管合格率必然能大大提高。
而且,以前的钻床耗费人力巨大,一般的石磨钻床和踏脚钻床至少需要两个人来操控,直立钻床更是需要至少三个人,如果大管事画的那个联动装置做出来,让一匹骡马带动几架镗床的时候,只需一个工匠把控就行了,大大节省人力,还能加快钻孔的速度。
确定钻头的制法,打制出更优质的钻头后,钻一根枪管的时间估计能缩短三成到五成,加上打制其他工件,一个工匠制造一支燧发枪的时间,能控制在一个月以内。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学境也很激动,把枪管按在家具上,确定高度和平直度并固定好,又给细长钻头涂上润滑油后,便缓缓推动滑轨,把枪管推进钻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