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了!”那人点点头,旋即便抄到了手上,一边看,一边和摊主交流起来。
这娃娃脸摊主挺能说,也挺会说,交流的时候,把前几年拍了2.8亿多那只鸡缸杯的来龙去脉还给捋了一遍。
当时是1949年,著名的古董商收藏家仇焱之捡的漏儿。仇焱之名气很大,在瓷器上的眼力确实也很高,他当时捡漏这只鸡缸杯,只花了一千港币。
到了1980年,这只鸡缸杯上拍,拍出了五百多万港币。而到了前几年,这只鸡缸杯再度上拍的时候,最后就到了2.8亿多了。
两人还讨论了一会儿,逛摊的说:“其实要是对比1980年的拍价,那只鸡缸杯还真没涨多少,1980年五百万的价值、五百万的购买力,对比现在,本来也不得翻个几十倍啊?”
只有真正想买的,才会和摊主掰扯半天。当然,他也不会当作成化本朝的真品买。
他俩聊他俩的,吴夺继续看,瓷器没啥看头了,就再看看另一半的大杂烩。
那个逛摊的乐呵呵地买了民国仿的鸡缸杯走了,吴夺也把另一半看完了。
很遗憾,还是没有什么值得入手的东西。
本来有一件明仿汉的白玉工字佩不错,玉质好,工也到位,可惜从上到下有一道贯穿绺,伤得实在是太狠了。
古玩有伤残,不是不能收。只是这件工字佩吴夺真怕把玩的时候一不留神就成两半了。
站起身来,吴夺掏烟,顺手递给摊主一支,“就摆出来这些啊?”
摊主也不推辞,接了烟点上,“兄弟,你一件也没看上啊?”
“嗐,我就是碰眼缘。”
摊主吸了一口烟,又眯起了月牙眼,“我箱子里还有一件盘子,也是外销瓷,你感兴趣么?”
“到明到清?”吴夺接口问道。
“明代外销瓷如今市面上哪能碰得上啊,也是乾隆的。”
“不会也是剃须盘吧?”
吴夺心想,刚才那只剃须盘,虽然年份尚可,但是上彩实在是一般。当时很多外销瓷并不是在景德镇“一气呵成”的,而是在景德镇完成基础的胎釉,送到广州上彩。
“不是剃须盘。而且,虽然也是五彩,但比那件要精美多了!要不然我能放箱子里不摆出来么!”摊主说着,又笑了笑,“就冲你啥也没看上,还递给我一支烟,我才提的。”
“那我不能不承你的情啊,看看?”
“进来看吧。”摊主打了个手势。
吴夺便就从摊子一侧绕到了摊子里头,摊主顺手递给他一个马扎,然后打开了身边的行李箱,从里头拿出一个瘪瘪的塑料袋。
塑料袋里的盘子外面还裹着一层报纸,打开报纸才看到盘子。
这只盘子,就是常规的形制了,大小比刚才那个剃须盘还略小一点儿。
这只盘子和刚才那只剃须盘还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就是纹饰是典型的西式风格,所以虽然看着也是环绕纹饰和花卉纹饰,吴夺却叫不上名儿来。
最特殊的,是盘心的一个显著的徽章纹饰。大致来说,中间是蓝色盾牌形,盾牌上面“戴”着一顶王冠,外围有两圈纹饰环绕,下方还“吊着”一个圆形小牌牌,里面还有个“十字”。
“徽章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