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姐。”熟悉王苏苏的怜儿知道,她既然已经做好了决定,便不会让下人质疑,应了一声,转身回屋子里去收拾行礼去了。
……
次日,王苏苏准备离开的消息在小院中传开,十余位依附于她的女使顿时全都傻了。
她们这些人原本都是些二流或者三流的歌姬,没了王苏苏不说收入直线下降,估计连生计都难以维持。
“苏苏姐,您不能走啊,不就是一个京中的纨绔子么,怕他何来,长安城可是天子脚下,难不成他还敢动武力报复不成。”
“是啊苏苏姐,人离乡贱啊,长安就算再不好,也是故土。”
“苏苏姐,我们舍不得你。”
虚情假意也好,真情流露也罢,王苏苏在一连串的劝说声中,眼眶微微发红:“姐妹们,苏苏谢谢你们的好意,只是……,苏苏得罪的并不是一般人,就连汉王殿下都不是那人的对手,更何况是我这样的一个弱女子。”
众女不说话了,长安虽然是天子脚下,但那些权贵若是想对付他们却未必会自己出面,更别说她们住的地方本身就是是非之地,死上个把人跟玩儿似的。
“好了,天色不早了,多余的话就不多说了,等我在外面安顿好,会给大家写信的,希望大家各自安好吧。”王苏苏抬眼看了看天色,与众人告别之后,迈步走出院子。
此时,一辆马车正停在外面,一些行礼箱笼之类已经搬了上去,侍女怜儿正等在车边,见王苏苏出来,连忙迎上去,搀着她上了马车,然后自己也跳了上去。
一声‘出发’过后,马车缓缓驶出巷子,消失于众人的视线之外。
长安城盛极一时的王苏苏就这样走了,丝毫没有交待自己的去向。
当然,众人也不是很在乎她的去向,相比关心一个与自己并不怎么相干的人,她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未来。
……
永福坊,汉王府邸。
宽大的门庭大门紧闭,门口的台阶上甚至隐隐有了一些灰尘。
自从上了‘告老还乡’的折子,李元昌变的一蹶不振,别说曾经的旧友,就连东瀛的那个惠日都有些日子没有出现过了。
十七岁,老子才十七啊!
十七就就告老还乡,这不是扯蛋么,长安城上下指不定有多少人在暗地里笑话自己,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那个该死的杜荷。
如果不是杜荷,自己怎么会有今天。
如果不是杜荷在背后使坏,将作监怎么可能六天只弄出来几百个煤炉子。
“杜荷啊杜荷,本王与你誓不两立,从今以后,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李元昌的书房中,传来一阵歇斯底里的咆哮,引得外面众仆役频频侧目。
已经好几天了,书房里经常会传出摔东西的声音,或者类似于这样的咆哮,也不知道这样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吧嗒吧嗒……。
脚步声响起,青衣小帽的门房自前宅跑了过来。
“站住,干什么?!”小院的门前,护卫将门房拦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