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甘奇也没有资格去批评什么事情,因为他就是这种情况的受益者。
所以说甘奇去调查韩琦什么罪证的事情,其实多少有些徒劳无功。韩琦与历任宰相都不一样,别人短则几个月,长则两三年,都得从宰相之位滚蛋,唯有韩琦,就是能长盛不衰,仁宗朝几年不衰,英宗朝也不衰,神宗朝还能稳坐相位。
能动韩琦的唯一办法,甘奇想来想去,依旧还是在皇位更迭之上。
过得几日,甘奇忽然听闻了一事,听说几个相公在御书房内与皇帝奏对之时,韩琦竟然提出了要多立几个皇子,以供考核选优。
甘奇又听人从后宫传了消息来,说是曹皇后也赞同此法。这个从后宫传消息来的人,是李宪。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李宪与甘奇,说话没有几次,说话的内容都从来没有超出过公事,两人甚至连顿酒都没有一起喝过,却就是成了盟友。
如今李宪不同了,身为延福宫大总管,内宫里数一数二的权势人物,如今巴结讨好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别说什么钱财,也别说什么子侄读书,只要李宪开口,有的是人为他奔走效劳。
偏偏就是甘奇昔日送去的那些钱财有用。
听到这个消息的甘奇笑了,韩琦这是高招,釜底抽薪的高招,不过在此时甘奇看来,这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来。
帝心帝心,有时候在某些人看来不那么重要了,自己的利益才重要。
选吧,只要皇帝点头了,那就选,汴梁城里成百上千的皇家子弟,百年国祚了,而且皇家族谱还往前延了几代,如今织席贩履之辈姓了赵,那也是某王之后。
甘奇在这汴梁城里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倒也没有听说哪几个姓赵的声名鹊起的,不是梳头踢球的,就是买妾的,又或者是借钱不还的。
家世传承,三代而衰,见识大的,读了书的,走了路的,那得有个长盛不衰的家世,遍数京城,无出汝南郡王府右者。
难道再从汝南郡王府选一个若是再来一个看重妹夫甘奇的怎么办韩相公选不选
不从汝南郡王府里选,也行。是选真的有能力的还是选一个听话记恩的
选个有能力有野心的,韩琦罩得住吗指挥得了吗不怕到头来想要权倾朝野,反倒成了第一个被清算的人
选一个听话记恩的老实人,唯唯诺诺的,仁宗是能轻易忽悠的吗看得上吗
万事万物,福祸相依。
此时的甘奇,乐见其成,那就让韩大相公来选。
反倒是满汴梁城姓赵的都
只是这种风声从皇城里传出来之后,把赵曙给吓坏了,一面让人去约韩琦,一面派赵宗汉来见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