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形成于哪一年,炎黄吗?
不是,也不是夏商。
因为这几个时期离着太远,无法考据也没有文献来佐证,所以或许有咱们也不提,省的有杜撰成分。
是从周朝开始。
这一时期,我们有了民族和国家的称呼。
民族叫华夏、国家叫中国。
为了区别民族之分,周朝将四方民族取了名字,分别是北狄、东夷、南蛮、西戎,用来区别开跟华夏民族不同的地方百姓。
这些民族的人都长三只眼睛、两个鼻子、四个耳朵吗?
当然不可能,他们跟华夏民族的不同在于民风民俗、礼仪服饰的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很难相容生活,有矛盾、冲突、斗争、流血和死亡。
故而有了战争,有战争就得打,打仗就得有名义,所以周朝把他们命名为蛮夷。
而打之前,周朝的君王诸侯也会这么跟手下的兵说。
咱们这次是去征讨蛮夷,为什么要打他们呢,因为咱们不打他们他们将来就得来打咱们。
到时候砍咱们的脑袋、睡咱们的媳妇、打咱们的孩子,这些异族坏的狠呐。
那士兵们当然不愿意这一天的发生,于是打起仗时就可以奋勇当先。
这不就是最初的在‘民族大义’这一旗帜下进行的最原始战争。
而蛮夷这些名字是咱们给这些不同习俗民族的人取得,人家本身不叫这个名字。
举个冷门的知识,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签条约之前的第一个要求不是要多少多少钱、多少多少地,第一个要求是要求清政府官方改变对他们的称谓,修改书本中对他们的称谓。
他们是英国人、是法国人,不是西洋夷。
更不是什么红毛夷、黄毛夷。
《左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句话的字表意思大家都了然于胸,难道感受不到这句话中所蕴含的那满满的民族主义色彩吗?
古人的民族之别和民族主义色彩在朱元璋北伐的那一刻已经达到了巅峰,《谕中原檄》这篇北伐的檄文更是将民族大义作为号召全国一起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国’的旗帜,得到了河南河北,中国大地各处百姓的热烈响应。
所以何来古人无民族大义这种认知?
只是因为宋亡于蒙古、明亡于清吗?
因为在这两次改朝换代中,汉族或者说华夏民族出现了太多的汉奸,出现了张弘范、吴三桂之流的人,就认为古人皆为无民族骨气之流?
这种认知有些偏见和狭隘了,因为抗日战争时期一样有汉奸、现代一样有精日、精美的败类。
人数上百、形形色色。
何况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
也不单单是我们国家呀,全世界哪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英雄,也都有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败类,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都不用去争论。
因为这就是人性中带有的劣根性。
有的人伟大因其可以控制住自身的劣根性及不足,有的人卑鄙在于其无限放大纵容自己的劣根性。
所以贪财利己,出卖国家民族。
不能把人类普遍拥有的劣根性及其丑陋行为,只说成中国历史独有的丑陋,继而论证成为中国人的劣根性。
更绝不能把民族之间不同的优劣行为单独拿出来进行比较,只突出华夏民族的不足之处,继而论证成中国人是劣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