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由叶柔主持的核心层扩大会议上,气氛严肃而热烈。
参会者除了叶柔、叶眉、杨大,杨三这“四驾马车”外,还包括了联盟的总参谋长、负责内政和经济的重臣,以及几位刚从稳定下来的新领土选拔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地方领袖。
议题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
“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必须归于中央的!”
杨三率先发言,语气铿锵,带着军人的直率,“国防、外交、货币政策、跨区域的基础设施规划,这四项是联盟的命脉,必须由中央统一掌握,地方不得有任何异议!”
一位来自新领土、原塔国地区有名望的长老阿卜杜勒谨慎地开口:
“杨三将军所言极是。但是,对于地方事务,比如婚丧嫁娶的传统习俗、地方性的小型市场管理、非主干道路的维护,是否可以考虑由地方议会自行决定?这有助于安抚民心,体现联盟对我们独特文化的尊重。”
叶眉点头表示赞同:“阿卜杜勒长老的建议很有建设性。我们可以借鉴联邦制的经验,制定一份《权力清单》。”
“清单明确列举中央专属权力、地方保留权力,以及需要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权力。”
“比如,教育大纲和主要法律由中央制定,但教学语言和部分地方法规细则,地方可以有一定自主权。这样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又给予了灵活性。”
叶柔总结道:“这个思路很好。请内政部门牵头,起草这份《权力划分纲要》。”
“原则是‘央地共治,集权为主,自治为辅’。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但这个政权不是要扼杀地方的活力,而是要更好地整合资源,为所有地区服务。”
议题二:国家名称与政体。
关于未来国家的名称,会上提出了几个方案:“东非共和国”、“索马联邦”、“尼罗河上游联盟”等等。
叶柔倾向于“东非共和国”。她阐述理由:“‘东非’地理概念清晰,有区域号召力,不局限于我们目前的版图,为未来可能的联合预留了空间。”
“‘共和国’则明确宣示了权力属于人民,而非家族或神权,这是一个现代国家的标志。”
杨三对此有些疑虑:“‘共和国’听起来是不是太……温和了?我们现在可是用枪杆子打下的江山。”
他更倾向于保留“联盟”的军事同盟色彩,或者使用更强势的名称。
叶眉反驳道:“杨三,正是因为我们有了稳固的军事基础,才更需要用‘共和’与‘法治’的外衣来软化形象,争取国际认同和内部长治久安。”
“easu要想成为区域货币,必须依托一个被广泛承认的、稳定的主权实体。一个‘共和国’比一个‘联盟’在国际法上更具正统性。”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大家初步认同了“东非共和国”的方向,但一致认为宣布的时机需要极度谨慎,必须是在内部整合完成、外部压力相对减小的窗口期。
议题三:权力机构的设置。
叶柔提出了构建“东共和国临时人民议会”的设想,作为过渡时期的最高立法和监督机构。
议席由几部分构成:原索马联盟核心区代表、新领土各行政区按人口比例选举的代表、军队代表、以及重要的行业和专业人士代表。
“这个议会不是摆设,”叶柔强调,“它将负责审议并通过联盟的基本法律、预算、重大政策。虽然初期其权力会受到执行委员会的制约,但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建立起制度的框架。”
对于行政权力,则明确由“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叶柔、叶眉、杨大,杨三作为核心委员,再吸纳几位关键部门负责人和新领土的杰出人物。
叶柔隐隐被推举为委员会主席,成为这个新生政体的掌舵人。
这些高层设计的细节,通过联盟逐渐完善的宣传网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传递。
虽然大多数百姓并不完全理解“联邦制”和“共和国”的区别,但他们能感受到的是,秩序在建立,规则在明晰,一个比以前更强大、也更讲道理的政权正在形成。这种确定性本身,就带来了莫大的安全感。
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危机并未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