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眉领导的经济团队,面临着将easu彻底巩固为共和国唯一法定货币,并应对国际制裁压力的双重任务。
在瓦萨镇这样的新领土,easu的推广虽初见成效,但根基不稳。许多像老卡布一样的农民,仍然习惯于实物交换,或者对纸币充满不信任。
一些偏远地区,旧的塔国货币甚至邻国的货币仍在暗中流通。更棘手的是,塔国残余势力和外部干预力量,正在利用这一点进行金融破坏。
他们大量伪造easu,投向市场,企图扰乱金融秩序,破坏easu的信用。
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真假难辨的easu,商贩们苦不堪言。阿依莎的摊位上,她不得不备上一个简陋的验钞灯,仔细检查每一张收到的纸币。
这严重影响了交易效率和市场信心。“这该死的假钞!”她忍不住抱怨,“联盟得想想办法啊!”
与此同时,国际制裁的效应持续发酵。
米国及其盟友利用其金融霸权,对试图与东非共和国进行大宗商品贸易(尤其是石油、矿产等)的国际银行和公司施加压力,阻挠easu的国际结算。
叶眉极力推动的用easu结算地区贸易的计划进展缓慢,一些原本态度暧昧的邻国在压力下开始动摇。
“我们的外汇储备在持续消耗,”叶眉在经济会议上神色凝重,“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成本飙升,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不能尽快打破金融封锁,easu的国内信用也会受到连带冲击。”
面对内忧外患,叶眉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和手腕。
对内,她采取了“强硬与怀柔”并重的策略:
1.严厉打击:联合杨三的securityforces,发动了“清剿假币”专项行动,端掉了数个伪造窝点,公开销毁了大量假钞,并对使用和贩卖假币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震慑了犯罪分子。
2.技术升级:紧急委托兄弟集团旗下的精密制造企业,设计了带有更复杂防伪标识(如金属线、彩色荧光、水印等)的新版easu,并逐步回收旧版。
同时,推广简易验钞工具,并利用开始铺设的移动通信网络,开发简单的短信查询码验证功能(虽然覆盖范围有限,但代表了方向)。
3.信用赋能:强化与军垦超市体系的合作,规定所有军垦超市及关联商户必须无条件接收easu,并且保证货品充足、价格稳定。
这相当于为easu提供了坚实的“实物锚”,民众只要手持easu,就能在军垦超市买到生活必需品和各种优质商品,极大地增强了货币信用。
老卡布就发现,他用卖粮食得来的easu,不仅能在集市上换到东西,更能直接在镇上新开的军垦超市分店买到来自联盟腹地的各种新奇货物,这让他对这张纸片的信任感大大增加。
对外,叶眉则展开了更灵活、更隐蔽的金融外交:
1.寻找缝隙:她利用二红和玛莎建立的庞大商业网络,通过第三国、离岸公司等复杂渠道,进行“易货贸易”或使用加密货币等新兴手段,绕过传统金融监管,获取必要的物资和技术。
2.分化拉拢:加大对那些对米国政策不满或有自身利益诉求的国家的游说力度,提供更优惠的贸易条件,尝试建立小范围的双边本币结算机制,一点点撬开金融铁幕。
3.内部挖潜:加速共和国内部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减少对某些关键进口品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