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祀 > 14、奉天门御极听政、皇城内善政惠民

14、奉天门御极听政、皇城内善政惠民(2 / 3)

然内外臣工,方玩愒于天下之久安,祖宗法制适纷更于小人之柄国,今日补救之道,惟在、先定圣志于中,次广言路于外,庶克有济。

若或姑息迟疑,复令堕于小人之手,则天下之事愈不可为矣……”随后将奏本呈上,由内侍转递皇帝御览。

朱厚熜接过奏本之后,随便看了一眼之后,篇幅不长,总共三四百字左右,但是用词较为生僻,期间夹杂着对仗骈文,让其甚是伤脑。

幸好齐之鸾已然简练的将奏本核心说出,朱厚熜也就不需要细细去看,一一分析题奏所言为何,遂沉思一番点头:“大臣可自陈,已有诏旨,无功封拜之人,亦令自劾!其内外引诱蛊惑奸党,着科道官查参各衙门弊政,俱遵诏旨改正以行。”

“伏惟圣天子英明!”齐之鸾听到皇帝回答,当即感到非常满意,圣旨心中暗自在想:“古之圣天子莫过于此,国朝中兴在即也!”

心中想归想,但是不可能就一直跪在地上,妨碍他人奏事,于是缓缓起身,对着一躬之后,也微步退回班位。

齐之鸾退下之后,见无人发话的朱厚熜便发话:“朕昨夜深思国库空虚,为减轻国用,将冗余寺人、宫女尽数放还出宫。

民间亦禁擅自阉割送入宫中,禁止进献宫女入内,宫内所用除皇太后与皇嫂用度不变,自朕开始一律节用开支,凡违禁者笞八十,发配九边,至于节约所出,皆归国库所有!”

“圣天子英明,臣等为陛下贺!”

听到圣训,百官简直高兴的要窒息了,特别是大明钱袋子——户部。

盖明代虽有国库、内帑之分,但止不住皇帝经常以各种名义,从国库掏钱,塞入自己私人腰包,且还是有进无出,让百官感到极为恼火。

但天下是皇帝的天下,百官纵有不满,也仅仅只能劝谏“陛下用财勿要过甚”、“陛下当奉行节俭”、“国库不足,皇上慎勇”云云,却不敢不给皇宫。

充其量只敢以国库空虚,不能全给的名义,给国库留下一点余粮。

但皇帝有进无出,此消彼长之下,皇宫用财越发无度,国家穷困则日甚一日,户部岂能吃得消?

但眼下皇帝清空宫廷冗宦、冗侍,将节约下来钱财,全部充入国库,这叫人如何不欣喜?

大明白自开国一百五十年,可都未曾遇到如此天大好事。

朱厚熜压了压手,然后又说道:“朕尝闻圣天子治国,亲贤臣而远小人,遵从祖宗成法。

宫廷宦官者,常伴天子之侧,故多有狐假虎威,残害公卿、百姓之。

是故自今日伊始,关闭东厂,东厂番子尽数发还民间,追回各地分守、守备、监枪等诸内臣监军,勿使复立,有违者天下共诛之!”

“圣明无过于君父,臣等愿为陛下效死命!”

如果说先前是让百官高兴窒息,那拆除东厂、废除内臣监军,则是可以立马为朱厚熜去死都愿意。

要知道节约开支啥的,其实和大部分官员并没有直系关系,而东厂、和监军,无论是武将、勋贵还是文臣、宗室等等团体,没有一个不恨得咬牙切齿,如果能够和对方同归于尽,估计他们都会去做。

连杨廷和再登基诏书上面也只是裁减,却不敢扬言废掉。

一是他没有那个胆量,二是因为他没有那个权利,三是这个有插手皇权的嫌疑,敢这么做,瞬间天下共击之。

是故这件事只能出自天子之口。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