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昔年藩邸之时,尝读《大诰》,有感圣祖皇帝文成武德,尧舜之资,洪武之盛乃圣祖,选材任能不拘一格,成均学子可为方伯,乡野草民也可位居政府。
是故自今日伊始,各地方尽举人才,凡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商贾、匠人亦或富贵、贫贱,报上朝廷,可令吏部铨选授予官身,为社稷效命!”
“朕又闻,尊贤尚老,乃圣人之德,自今日伊始,凡七十老者,见官不拜!”
“前朝因触怒皇兄者,尽皆起复,冤死者,尽皆追荫……”
“……”
“尝闻民间素有攀附之风,因而束脚致使残着多矣,朕感此有伤圣人仁爱之德。
前事不计,自今日伊始,凡有纳裹足之女妻妾者,处以宫刑,而裹脚未嫁者,可上地方官府上报,由各地官媒姻亲,此不在犯罪之内。
此后凡父母要求子女裹脚者,笞三十,枷锁示众,布告天下,使其引以为戒!”
“又闻民间多有溺杀子女之事,此伤圣人仁道之意,自今日伊始,凡溺杀子女证据确凿者,发配三千,十年不得返!”
“朕闻圣祖皇帝仁爱治民,遂有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然今多有废弃,着令各衙门,立即恢复太祖之治,凡接令不应者,即革除官身,发配充军。”
朱厚熜如数家珍,昨天晚上,将明朝历代敝政看了一下,拿出一些现在可以实施的方案,在早朝时一口气全部说了出来。
这可把文武百官高兴坏了,特别是内阁成员,这里有好多事情,他们因为忌讳,不好出说来,而今朱厚熜全部说出,不啻于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为什么会有如此说法呢?
因为日后他们去世之后碑文会记载这些事情,还有以后修史的时候会有记载,这些人在匡扶君主,留下美政。
明朝当官,一图名,二图财,至于说图权,明朝官员互相钳制太厉害,没啥好图的,再有凤毛麟角之辈,图的是百姓安宁。
作为内阁已经位极人臣,对于财货不至于说不图,但是更多还是想要个名声流传后世了。
“圣明无过于君父,圣人之举,有虽三代圣君,而不及陛下万一,臣杨廷和(梁储、蒋冕、毛纪……)为陛下贺,为皇明宗国贺!”
群情激奋,站出朝班,伏地歌颂朱厚熜。
“众卿平身!”朱厚熜先让百官起身之后,摆着一副极为惶恐表情说道:“朕忝为大位,诚惶诚恐,唯惧有负祖宗所托,夙兴夜寐,未敢怠慢,还望诸卿尽心佐吾,匡扶朝政……”
“臣等敢不用命!”
群臣曲身相拜,也表现得极为惶恐,仿佛真有效死忠之意,颇类“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心。
但是群臣怎么也不可能想得到,这只是皇帝给众人的见面礼,仅仅是大餐之前的开胃小菜而已。
紧接着发生的事,会让百官难以置信。
这也是朱厚熜昨晚看题奏之时,冥思苦想所得,对于整个朝堂而言,绝对足够劲爆,甚至于在野之人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