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西落,转眼三天过去了。第四天申时,大军尚在行进,忽然前方传来阵阵雷声。众兵卒心下惶恐,此时,只见斥候回报,说前方两里路远,便是辽水。众军士悬着的心,这才定了点。宽达百步的辽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河水棕黄,其中不乏浮沉的青葱古木。
“十多年前,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就是在这渡的辽水。”左延年指着河对岸,神色平静,但梁祯能感受到,这平静之下,已是暗流涌动。
如果左延年没有记错的话,那这辽水对岸的滩涂,便是大军的最后葬身之地。
赵尚华部在离辽水两里路远的地方扎营。并且开始伐木挖藤,捡拾石材。两日后,主要由工匠组成的将作部赶到,来自将作监左校署的左校令开始主持筑坝拦水的工程。众工匠将藤编织成网,再往内倒入石头、木条,随后用圆木运送到上游河道较狭窄之处,再将其推入河道。
五天后,大坝筑成,又过了两天,辽水水位低了一大半,河面也由百步缩减为二十来步。将作部开始架设浮桥,一天后浮桥架设完成。赵尚华部正式开始渡河。
此时,渡半而击之的战术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为将者都会对此多加防备。赵尚华下令在辽水南岸,广设弓弩,接着让梁祯,挑选精壮百人,持大盾,配长戟,当先渡河,然后在辽水北岸架设大盾,布置戟阵,以防备夫馀骑兵的突袭。
但当梁祯等人一过河,便都傻了眼,因为这辽水北岸的滩涂上,竟是白骨森森,白骨丛中,亦不乏折断的兵刃,碎裂的甲片,好些道不出名的爬行动物,正在白骨丛中嬉戏。
“别看脚下,快速通过!”
足足向前突进了半里路,脚下的泥土,方才变得坚硬起来,众军士先将大盾架好。梁祯随后蹲下身子,用力将长戟的底部呈四十五度埋入黑土当中,其他人也纷纷照办,一堵简陋的戟墙,就这样完成了。与此同时,两个什的弓弩手开始渡河,然后是一个屯的刀牌手,待这些兵士全部渡河完成并与梁祯等人汇合后,戟墙开始缓缓向前。
五百人的先锋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方渡河完毕,并在离辽水三里路远的地方安营扎寨。此时前军大将李离部,也已经抵达辽水南岸的营盘。
赵尚华派出三路斥候,分别探测辽水上游(西面),辽水下游(东面),以及营盘北面的情况。三路斥候共一十八人,每路六人,每人备马两匹,弓弩各一,箭矢各五十,探测距离营盘十里、二十里、三十里的情况。
夜里,大风再起,飞沙走石,不过由于各曲早有准备,因此并没有像上一次一样,引起大规模的混乱。次日天明,虽云兴霞蔚,但却北风似刀。
“下雪了!”不知是谁叫了一声。
梁祯低头一看,发现右肩上,确实躺着一片轻如鸿毛,头尾微卷的雪花!夫馀地的冬天,就要来了。战马的嘶鸣,忽地从梁祯耳边响起,是几个斥候带着几片雪花回来了,他们从梁祯身边擦肩而过时,无不气喘如牛,看来,昨晚也着实够他们累得了。
马蹄声再起,又一骑飞奔而来,但这马冲向营门时,却并不减速,反而越跑越快,而马上之人对此,似乎全无察觉。卫兵赶忙长戟一横,要将马拦下,怎知这马突然扬起前蹄,背上的骑士则“咚”的一声,摔在地上,此时众人方才看清,骑士的背上,两支黑羽箭昂然而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