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日本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想通过战争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白银罢了。
很多人只知道明朝有海禁,不知道宋朝也有海禁。
海禁不是闭关锁国,而是禁止民间私自海贸。
因为政府要垄断海贸的丰厚收入!
而且宋朝官府不但垄断对外海贸,还垄断了手工业,除了传统的盐铁,还有茶、酒、瓷。
到了明朝,私营工商业已经全面超越官营工商业了,但明朝官府没能有效地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税收制度,钱都被贪官污吏和地主豪绅们拿走了。
宋朝官府的工商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0%左右,而明朝官府的工商业收入差不多只能占到10%。
税收高就代表国家富吗?这显然不是的。
宋朝税收高是因为它税收能力强且税率高,税收占国家GDP的比重很高。
不收税哪来的俸禄养那么多官,冗官。
宋朝的兵民比是历朝之最,还是发工资的募兵制,冗兵。
还得给辽、夏交保护费,冗费。
宋朝事实上是历朝历代搜刮百姓最严重的政权之一,比它还差劲的大概只有那些割据混战的军阀了。
明朝是真的穷,但这个穷指的是国家财政。
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还是人均收入还是人均生活水平,明朝都是比宋朝高的。
不是穷的问题,而是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必须是中央集权,建立一个由朝廷能够控制约束的官僚体系,实现区域间的均衡,说白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拿富地方钱补穷地方,要不国家就得给拖死。
明朝最为典型,老朱那时候刚打完仗,各地都很穷,他就以土地作为全部衡量标准,制定税收政策,问题在若干年后,由于海禁松弛,南方商业发展不断发展,富起来了,油水足,而皇帝在北方,对这个情况没有切身了解,只是多抽点税。
其实他拿的一点和南方创造的财富相比百足一,这个短视,导致了政策调整出现了相当长一段空窗期。
而小朱、小小朱们有没老朱和他儿子那手腕控制官僚体制,官员们趁此机会大捞特捞,与商人勾结成利益集团,甚至自己成为商人,国家要调整税收政策时,立刻跳出来坚决反对,特别是明代官僚中许多决策者都是富裕地方出身。
在问题没激化前,自然不想从自己家割肉,这使朝廷不得不长期用可怜的税收去补剿匪、平叛、灾后重建的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