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鹿鼎记 > 【1034 韦总裁没有想到建奴如此不堪一击】

【1034 韦总裁没有想到建奴如此不堪一击】(7 / 8)

1886年,法国的尼古拉斯·勒贝尔上校发明了勒贝尔1886,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

并且依靠管状弹匣实现了连续供弹。

当然,在这几十年中,不仅仅是火枪在性能上取得了飞跃,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和生产力大发展,火炮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自此,线式战术也一并没落,阵形对于步兵来说已不再重要。

无论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欧洲列强,还是亦步亦趋的清帝国,在这个时代再来操练呆板的线式战术便只是显得愚蠢和落后。

南北战争和普法战争也许是最后的近代战争,也是线式战术的最后的舞台。

而盖茨堡战役的皮克特冲锋,则无疑是一曲悲壮的英雄挽歌,它也将近代军队的纪律性和顽强坚毅体现的淋漓尽致。

此战,南军九个步兵旅,共12500名士兵暴露在开放的原野中,推进四分之三英里,约1300米,期间任由北军炮火狂轰滥炸,却仍然保持了严整队形,并完成了复杂的队列变换。

在500码内还受到了线膛步枪的火力打击。

在付出过半伤亡后才最终败退下去。

普法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因为步枪射速、射程精确度和装填方式的进步,散兵战术完全取代线式战术成为了可能。

无论是欧陆传统军事强国,还是远在大洋彼岸的新兴国家美利坚,都开始了对战术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的尝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将领们还固执的认为“士兵哪怕小跑着前进也是有失荣誉的行为”的英法军队,在经历了血的教训后也迅速转变了战术,自此线式战术彻底绝迹。

在1884年的清法战争中,装备了1874格拉斯式步枪的法军已经基本抛弃了传统的线式战术,同样以后装线膛枪为主要装备的清军和黑旗军也以散兵战术为主流。

在后膛定装步枪可怕的火力下,军阵堂皇的线列步兵无疑是一个个行动缓慢的活靶子。

到了袁世凯的时代,清庭编练的新军已经是完全仿效欧陆新军制所编练而成的新式军队了。

所以,中国人可以说是完整的错过了排队枪毙的时代。

高大强壮,穿着华丽军服的勇士们,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在军乐和鼓点的伴奏下,拿着带刺刀的火枪缓慢而坚定的向敌军进攻,是一种带着血色的古典主义浪漫。

它体现了人在面对死亡时所爆发的勇气和尊严,和希腊式的英雄史诗感。

自此之后,战争便不再浪漫,只剩下冰冷血腥的杀戮,和一长串的阵亡将士名单而已。

关于技术问题,清朝人也造不出堪用的火器,并不是因为当时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达不到,而完全是生产环节上的问题了。

因为早在工业革命之前,火枪在欧洲便可以大批量生产了。

中国怎么就没大规模出现过火枪阵了,作为文明国家,主战部队必然结阵而战。

前装火枪作为装填很慢,发射间隔极长的武器,必然有纵深。

火枪作为平射武器,只能第一第二排发射,加上结阵而战,大纵深两个因素,于是轮射战术必然出现。

只要火枪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排队枪毙就是战场的常态。

到了乾隆年间,清军的主力部队的火枪装备率已经达到了一半左右。

在远征准噶尔的战争中,每100名步兵有火枪手75名,四分之三的步兵都是火枪手。

所以,清军不是硬件上完不成排队枪毙战术,而是制度上的缺失。

一个落后的民族统治的朝廷,政治上太落后,太**,思想上也太禁锢,太落后,根本不可能训练出强调纪律的部队。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