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几场战役后,当时步枪的实战命中率在90米内约5.5%,90米到180米约2-2.5%。
“布朗贝斯”步枪服务了英国一个多世纪,有一些也在独立战争中被美军缴获,被用来攻击他们原本的主人。
其实燧发枪本身的精度并不是很差,皮卡尔在1800年测试燧发枪,使之攻击一个高1.75米宽3米的靶子时,在150米都取得了40%的命中率。
这也就意味着使用燧发枪在百米命中敌人虽然不是一个简单,但也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实战中降低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是战场各种环境的干扰和射手的素质,当然连续射击也会让武器本身的状态下降。
战场上因为黑火药的运用,浓烟的环境无法改变,但射手的准确度却可以通过改进训练方式和本身的素质来弥补,因此轻步兵大部分情况下的使用的武器和线列步兵并无二致。
著名的肯塔基,或宾昔法尼亚长步枪,带有膛线使它的射击更为精准,发射约0.5英寸的子弹。
在殖民地战争,独立战争和1812年的战争中都有少量的运用。
不过除了训练射手外,还有一种的方法也能提高准确度,那就是改进武器。
枪的准确度很大程度上受到枪管工艺的影响。
除了把枪管做得更直更光滑之外,人们还发现膛线也能提高准确度,这是因为螺旋型的膛线可以让子弹旋转而使弹道更稳定。
这种改进让武器的有效射程和准确度大为提升,也让优秀的射手在较远距离击杀特定的目标更为可能。
在萨拉托加战役中,手持带膛线肯塔基步枪的莫西·墨菲成功在300码之外的距离击杀了英国将领弗雷格。
带有膛线的步枪在当时是先进的武器,但是本身并没有较为普遍的装备部队,甚至有反对之声。
一方面是切割膛线的困难,使成本大为提高,难以批量生产;另一方面是大部分来复枪,装填比较复杂,导致射速降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火力密度。
英军的来复枪,带有膛线的枪被称为来复枪部队。
来复枪被认为是适合散兵使用的武器。
散兵和线列步兵最主要的区别并非是武器,而是作战方式。
就像宝军,可以散兵作战,也可以线列步兵,用排队枪毙战术作战。
对于宝军来说,他们拥有最高标准的军纪,拥有碾压对手的武器,所以,用排队枪毙战术更简单,更有效,杀伤力可以达到最大化。
就像现在,增加了两万步军之后的建奴大军,也只是抵抗了不到二十分钟,便全面崩溃了。
如果没有步军加入,光是建奴铁骑四五千人在原地打转,四面出击,还有一定的回旋空间。
因为他们只要不退回大营,就不算是逃跑,空间比较大,给宝军射击造成了困难。
宝军的排队枪毙战术,用于攻击迎面冲过来的,如同潮水一样的进攻部队,威力才能最大化。
如果对方四处乱窜,肯定不如迎面冲过来好对付。
在宝军的逼迫下,建奴铁骑和步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根本没有办法扎住脚跟,形成稳定的防御阵型。
最可笑的是,本来建奴一方应该是进攻方,现在他们变成了完全的防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