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磅弩使用硬木制作的木箭。
拿熟铁工具去试着加工一下硬木,损耗甚至比制作一支步枪要大的多。
作为消耗品,子弹,垫片,火药的组合比弩强强太多了。
从创伤弹道学角度来看,早期火器杀伤力普遍可以说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垃圾。
弹道空腔进口多大出口就多大,球型低初速度弹丸几乎是能想象到是最差劲的情况了。
早期火器因为工艺不完善,使用的都是口径远远大于现代火器的枪管,通常在12毫米以上。
12毫米的金属弹丸打进肉里,放在今天也不算是很轻的伤害。
战场上这样的伤口足以致命。
跟弩的大型带刃箭头比是差,可是差得可以接受。
做一把弩,先要养弓,无论中国还是欧洲古代的画里都有把弦取下来让弓反弯着的训弓方式。
更别说弦的制作,弩箭的制作费时费力也费心。
在1500年的欧洲,向弩匠定制一把中型弩,要不要弹性钢片做弓臂,要马尾弦、筋弦还是钢丝弦。
没钱只好选择成本最低的木质弓和马尾弦,几周后上了战场,不断地用脚蹬住镫子拉弦上箭,射上个三四十来箭,就会手酸的不行,这时候对面骑兵破阵或步兵打来了拿刀准备砍你,再射箭来不及了。
到1700年的法国。
定制一支新式簧轮长火枪,工匠不多问就很愉快地开始了铸造、刨工、上漆、雕花的过程。
击发结构是现成的,人家早就大规模铸造了不少,觉得自己没钱但算下成本,木头铜或者铁加装饰用的皮革并不贵,临走时工匠还愉快地送了一些多余的铅弹,告诉大规模购买能优惠。
上了战场,炮火对射一番,身为线列兵按着鼓点跟队伍走,开了几枪,除了脸上被火药烟熏的有点难受和一些小擦伤外,并不感觉累或手酸。
这时敌人骑兵过来了,掏出刺刀装在枪上。
弩的成本可不比火枪低,它自身要校准,后期的弦、弓片保养,保养是很重要的。
弩箭的制作对箭身的粗细曲直,羽毛质量都有要求,一样弄不好就失去准头。
火枪加工就相对简单,铅弹的制作也可以大规模加工量产,拿熔化的铅落进水里便可。
持续性方面来说,弩是由人自身的力量拉弦使其变形来击发的。
后期的绞盘也无法改变用人力的事实,消耗大,火枪通过火药燃烧的化学反应来击发的,消耗小。
八旗兵一个袋子你能装多少支箭?
而宝军又能装多少铅弹。
火枪上刺刀就是长矛。
子弹翻滚破碎造成的可怕伤害可不是箭矢这种贯穿伤能比较的,就算用猎箭头还是贯穿伤。
装火药装子弹比拉弦上箭也更加轻易就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