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简单,我在给他的去书中,给他阐明了当下的形势,告诉了他,‘而今实乃攻灭李乐诸贼的绝好时机’,王文都此人,我素知之,刚强之士也!他对李乐诸贼早就是忍无可忍,以前只是苦无时机,於下时机到了,他自然也就改变主意,肯与你我联兵共击李乐诸贼了。”
高干问道:“曹公,你是怎么说服他的?”
“一个,就是刚才我对你说的,现下李傕诸贼无暇旁顾,杨奉必难以如此前那般,得李傕增兵来救李乐等和西河诸贼;再一个,贞之所部已入据河南尹,接下来,即使李傕等贼打败了马腾、韩遂,他们转过头,首先要对付的也定是贞之所部,也就是说,只要能抓住眼前的此个绝好时机,把河东郡重新真正掌握在手,那么随后,王文都也无须担忧李傕、杨奉对河东郡的反攻,且他还能够坐河东而观两虎斗,从中谋取利也。”
高干知道曹操有谋略,听完曹操的这段话,却是对曹操的谋略有了新的认识,越发佩服,兼起忌惮,翘起拇指,赞道:“高明!高明!公此说辞,高明至极!”
“我这亦不能算是说辞,都是实话。”
高干问道:“公言可行有二,王文都肯相助我军是其一,其二呢?”
“其二,便差不多是我适才所言了!”
高干说道:“曹公是指杨奉?”
“不错,之前不南下河东,我之顾忌在三点。一则,不熟河东情形;二来,杨奉与西河白波会驰援李乐诸贼;三者,弘农郡的段煨、杨定、张济诸部也可能会驰援李乐诸贼。
“但是现下,前两点已经无须多虑;弘农郡的段煨、杨定、张济等部,如今也因为徐荣、程普的兵入洛阳,势必亦难来援。既如此,我军南下河东之敌,就只剩下了李乐等贼和西河白波诸贼,我又复有何惧哉!”
说到这里,曹操顿了下,目光炯炯,看着高干,把手掌往案一覆,笑道,“灭之,如反掌易!”
……
曹操与高干的这番对话,到现下为至,他两人已是提到“杨奉”。
这杨奉是什么人?
杨奉是西河白波黄巾军的渠帅之一,不过他已於此前投降朝廷,现在李傕帐下为将。
却又尽管已然投降朝廷,可是杨奉与白波军诸渠帅彼此间的联系仍然非常紧密。
之前曹操进攻西河郡的白波军时,杨奉就曾请了李傕的增兵,和李乐等相继同往支援。
……
高干命侍吏把王邑的回书还给曹操,忖思多时,说道:“若得王文都相助,再如曹公所言,杨奉、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定、段煨、张济等也许无力驰援河东诸贼,……曹公此南下河东策,或许能成!”
曹操笑道:“不是或许,是必然能成!却只是此策如成,元才,我还有一事求君相助。”
高干问道:“是何事也?”
曹操说道:“元才你是知道的,我的兵马本就不很多,前数月,先后与白波黄巾贼数战,斩获尽管不少,我部亦颇有伤亡,虽然近些时日,我招募到了些壮勇从军,补充损失,但仅仅凭此破贼,兵力上还是颇为紧张,所以元才,你得借些兵马与我才可。”
闻得曹操此言,高干下意识的伸手抚摸颔下胡须,说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