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在夜幕里,悄然来到槐黄县城。
分成了两拨,辛济安带着好友去见过了那口锁龙井,再来到一条巷弄,笑道“端正兄,这里就是骑龙巷了。”
被辛济安称为“端正”的魁梧男子,腰悬一把铁剑。虽说身穿儒衫,却更像是个混江湖的。
此人就是中土文庙那边,安排由他住持北岳山君封正典礼的读书人。
其余三位同样辈分极高的读书人,则在那座被小镇百姓俗称为螃蟹坊的地方驻足。
其中一位,来自天外。他曾经与剑气长城的末代隐官,打过照面,是早年那拨书生里边专门掌管钱袋子的账房先生。
极其生财有道,所以在远古书生当中,属于异类。
他身边两位,一人神色木讷,腰悬一只水瓢。另外一人,一路行来,几乎就没有说话。
腰悬水瓢的读书人轻轻叹息,“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端正当年不是身在蛮荒,肯定会赶来此地,助齐静春一臂之力。”
另外一位读书人仰头看着其中一块匾额,“当仁不让,不过如此。求仁得仁,书生底色。”
随后他瞥了眼天幕,喃喃自语,头顶三尺有神明。
除非不言,言必有中。
他们三个刚刚从杏花巷、泥瓶巷那边一一走过。
所见所闻,与其余两位师兄弟不同,他除了看到了痴傻少年、草鞋少年和鼻涕虫他们的一些过往事迹,皆与“孝”字有关。
还听到了剑仙曹曦在祖宅内的某句呢喃。
他转头望向那位账房先生,笑道“你跟我们都不一样,分身在青冥天下,待了那么久,可有收获”
账房先生微笑道“毕竟束手束脚。”
除了擅长管钱一事,需知此人亦可算是世间第一等的纵横家。
“我们什么时候去落魄山看看”
账房先生自问自答道,“还是看端正什么时候动身好了,听说那边山上有两位故友,我们好劝架。”
今天的白天,郑大风下山去了趟小镇,找到杨家药铺,也不知道头发上抹了什么,油亮油亮的。
郑大风踱步进了铺子,“胭脂那丫头呢”
看铺子的石灵山没好气道“你也知道还有同门啊,回乡这么久了才来,师姐出门远游去了。”
郑大风斜靠柜台,“晓不晓得她什么时候回”
石灵山臭着一张脸,这个名义上的师兄,整天没个正行,还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脑袋往锅里晃两晃,就能炒菜了,一年到头都不用买半两油。”
这还是一个出身桃叶巷的兔崽子,说话就已经这么中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