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爵方圆五百里,侯爵方圆三百里,伯爵方圆二百里,子爵方圆一百里,男爵方圆五十里的标准,大致需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才能分封完毕。
这些土地说多不多,但说少却也不少。最关键的大汉十三州故地不能分封出去,那就只能向外分封了。
刘贤设想中的封地主要分布在三韩,辽东、长城以北,往雪域高原过度的陇南、青海湖地区,西域以及安南等地。
这些地方都是传统的农耕、游牧或是渔猎民族的分界线,既能农耕也能放牧渔猎,在如今这个气候转寒,极端天气频发的时代,以汉人被严重削弱后的人口实力,贸然前去占领,并以郡县制度去治理其实是不现实,也是得不偿失的。但若是封给有功之臣,以封邦建国的方式去治理,那成本就低的多了。
事实上,这些地方的异族若是心怀敌意的话,本来朝廷也是要予以讨伐打击的,而等其顺服之后,朝廷也只能予以册封,进行羁縻统治。既然如此,与其羁縻异族,眼看着他们降而复叛,然后屡次征讨,世代不休,还不如在一次大举征讨之后,尝试着封建汉人国度以维持统治。至于统治的基础,则是汉人君长带上少量精兵,就地收服招募蛮夷百姓,用汉君夷民的方式进行统治。
当然,这样的封建国度在前期肯定会遭遇到蛮夷各族的反扑和攻击,许多小国可能会保不住,进而被直接灭国。然而只要能保存下来,真正在域外站稳脚跟,那就实实在在地扩张汉人的实力,削弱异族的力量。
当然,刘贤也不能眼看着功臣们去送死,倘若封邦建国之后,各封国遭遇异族的大举反扑,朝廷肯定是要派兵相救的。此外,各封国主动征讨异族所得的人口土地归各封国自己所有,若功劳再大一些,则能升爵抑或是推恩分封诸子。各封国在建国之初的三十年内,倘若被异族攻破了国家,只要其君长抑或是直系继承人能安然返回中原,那么爵位仍能予以保留,只是转为食邑制的贵爵了。
三十年的保护期过后,倘若封国还是被攻破了,那么其君长或直系继承人逃回中原,便只能降爵了,但即便再降,至少也还能得到一个保底的士爵,不至于一撸到底。
当然,除了这些汉君夷民的封国之外,对于归附过来的蛮夷部落,刘贤也不是一棍子打死的,愿意归附的,也将纳入五等爵的范畴。对那些不愿意真正归附,只愿意名义上依附的,刘贤也会暂时虚与委蛇,封以单于、可汗、王、侯、君、长等爵,予以羁縻,以安其心。
而在贵爵之下,受封五等士爵的人更是多达二十八万三千余人,这其中有许多都是已经战死或是伤残了的,如今真正全须全尾地活着的,仅只十余万人而已。
对于这些人,刘贤的政策也极好。愿意留在大汉十三州故地的,每个人的田宅产业都足以建立一个庄园,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至少也能年入十五万钱以上,相当于五户平常人家的收入,妥妥的中产阶级。若再做些工商方面的投资,那收入就更多了。
再加上入学、入仕、免税、参政等方面的优待和特权,足以确保所有士爵只要不自己作死,那就能够世代衣食无忧。
至少继承士爵的这一支家族子弟能够保证传承无忧。
而且,为了激烈汉人的开拓之心,刘贤还决定在第一波贵爵册封出去之后,在以后的某个适当的时机,准许士爵也向外开拓。只要士爵子弟能向外开拓土地并站稳脚跟,那么刘贤也不吝于提升其爵位,让其能够封邦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