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信步在书架之间行走,不时翻看一下书架上的书简。他走过一个角落处的书架,书架上摆着一堆竹简,落满了灰尘。他心中忽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异样感觉,像是被磁铁吸住一般,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卷竹简,翻看。
竹简上的字是用小篆体写成,很难看懂,但是上面的一个“蒯”字吸引住了他的目光。“蒯”下面的一个字被涂了去,但仍留有痕迹。
他皱起眉头,入神地猜测这是个什么字。
外边的嘈杂声打断了他的冥想,夹杂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他抽抽鼻子,抬头向外望去,只见远处浓烟滚滚。
“什么情况?”他问。
“中常侍张让挟持少帝和陈留王从后门逃遁,”随从禀答。“袁家叔侄去追,乱兵抢劫,放起了火。”
“太后呢?”
“尚在嘉德殿中。”
“去嘉德殿,保护太后!”曹操指了指架上的那堆书简。“把它们给我带回府去!”
※
“《三国志》载,被宦官张让劫持的少帝和陈留王落到了趁乱进京的董卓手里。至于那堆竹简,曹操搞清楚它们的来历了吗?”少年蒯祥问。他对历史充满了兴趣,尽管年纪不大,却已然读过不少史书。
蒯明思答道:“一开始没搞清。不过,曹操是个有心人,于是,他怀着好奇心,去请教他的老师蔡邕。那是半年后的事情了,董卓已在洛阳专权。”
“曹操去找蔡邕?”少年蒯祥问。“东汉的那个大儒吗?”
“是的,”蒯明思道。“东汉大儒,他还是才女蔡文姬的父亲。那时,待字闺中的文姬尚名昭姬。”
※
蔡邕的书房十分雅致,架上、案上堆满了书简;花瓶中插着干花,香炉中香烟渺渺。
蔡邕在版牍上挥毫书写。蔡邕是当世的大书法家,八分书最为有名,所谓八分书,取先秦字体改革家程邈隶书书体八分中的二分,又取李斯小篆二分中的八分。而蔡邕更令人称道的是他自创的飞白体,每一笔都丝丝露白,仿佛用枯笔书写一般。据说是他路过鸿都门时,见工匠用扫帚刷墙而受到启发。飞白体对后世影响甚巨,后来的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也都热衷于此。
丫鬟走进,禀报:“曹将军求见。”
蔡邕放下笔:“有请。”
身穿常服的曹操走进书房,向蔡邕长揖:“曹操拜见先生!”
蔡邕道:“到家里了,不必如此拘礼。坐吧。”
曹操跽坐于席。丫鬟奉上香茗。
“先生在写些什么?”曹操问。
蔡邕答:“十常侍既已铲除,老夫想写个折子,请求给予早先被十常侍杀害的陈蕃、窦武平反昭雪。”
“好事啊!这种事也只有先生办的来。自从董卓进京,独揽朝政,别人的话他一概不听,唯独先生的进言还听得进去几分。”
蔡邕长叹一声:“只是王司徒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老夫看成了董党。老夫背负下骂名,也是有苦说不出啊!”
曹操道:“王司徒他们的确偏颇了些,可大多数朝臣还是心知肚明的,董卓爱才,强逼着您来朝廷做官,不然就夷您的三族。先生在朝中并未助纣为虐,反而利用董卓的好感,尽量做些好事,比如为被冤杀的忠臣平反。清者自清,先生的良苦用心,大家早晚是会明白的。”
蔡邕苦笑道:“好了,不说这个了。这个骂名老夫就暂且背着吧。”
隔壁隐隐传来悠扬的琴声,弹的是《广陵散》。
曹操侧耳聆听了一会儿,问:“何人在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