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完全由美国在线支付,只是这笔费用就相当于维斯特洛公司那5000万美元注资的20%,这还不算网吧管理系统开发和后期的运营费用。
如此庞大的一笔‘营销开支’,美国在线是完全吃不消的。
西蒙离开旧金山时,史蒂夫·凯斯就已经在联系各家PC厂商寻找合作伙伴,这100家不打算赚钱的网吧也将以美国在线子公司的形式单独运营,甚至在恰当时机打包卖出去。
西蒙还亲自给大门同学打了个电话,问他有没有兴趣赞助一批最新的Windows3.0,或者,自己可以去问问苹果。
然后成功拿到了1000套免费操作系统软件。
西蒙亲自发起的项目,想来愿意参与的厂家肯定很多,最昂贵的PC设备开支这一项应该能够省掉,甚至连网吧操作系统软件都可以交给感兴趣的软件公司。美国在线预期需要支付的,只是网吧的网络接入开支和产地租赁费用。
节省下来的钱,美国在线可以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
至于伊格瑞特公司,西蒙这一周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这上面,这也是他为什么迫切想要为伊格瑞特寻找另外一个合适的管理者,就连颇有自知之明的蒂姆·伯纳斯·李自己也同意西蒙的决定。
伊格瑞特公司最重要的还是确认营收模式的问题。
依旧是那个观点,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拥有一个可持续的营收和利润模式。
门户网站会员、电子邮箱收费、网络新闻订阅等等,这些都被伊格瑞特公司团队考虑过。
西蒙却是毫不犹豫地一一否决。
想要快速吸引用户,门户网站、电子邮箱和网络新闻这些基础的内容服务,必须是免费的。
虽然即将启用的马里布丹妮莉丝影城安装了企业电子邮箱系统,西蒙也拒绝了伊格瑞特公司已经掌握技术专利的电子邮箱系统向企业级市场发展的设想。这件事或许可以通过技术授权和参股的形式交给其他公司来做,但伊格瑞特必须坚持西蒙大众化的发展路线。
西蒙对伊格瑞特公司未来十年的定位是一家披着网络传媒平台外皮的互联网技术公司。
网络传媒,这是一个在九十年代非常能够刺激企业股价的新科技概念。
然而,从原时空中雅虎和美国在线的下场就能知道,网络传媒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最终存活并发展壮大的互联网巨头,无论是亚马逊,Faebook还是谷歌,核心都是技术公司。
通过技术创造平台,吸引足够体量的用户群自行生产‘内容’,这才是互联网企业的称霸之道。
相比起来,网络传媒的经营模式是自行生产内容满足用户需求,这在互联网早期的1.0时代还行得通,但在互联网用户爆发后的2.0、3.0时代,想要以一己之力满足数以十亿计互联网用户的内容需求,根本就不可能。
既然无法在短期内通过门户网站、电子邮箱等服务上获得营收,大家的目光自然再次转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