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的牛车,怎么了,县学不许坐车吗”顾佳年疑惑问道。
书生没回答,又问“可有人送,可有仆从”
“大哥送我过来,没有仆从。”
书生环顾左右,见无人注意他们,凑过来说“刘教谕最会因材施教,家世显赫的坐第一排,名门望族的坐第二排,书香门第的坐第三排,啥都没有的,那就只能坐在门口风吹日晒。”
顾佳年一愣“这岂不是有辱斯文”
书生又道“教谕自然不会说得太直白,我劝你还是赶紧回家,凑点钱买些好束脩,偷偷的往刘家一送,到时候就能往前挪一挪位置了。”
顾佳年奇怪道“可屋子里没空位了。”
书生笑道“现在没有,你送了自然就会有了。”
顾佳年听得目瞪口呆,堂堂县学教谕,居然因为学生的家世背景区别对待。
这岂不成了索取贿赂
“要是我不送呢”顾佳年问。
书生见他年幼,不知道里头的厉害关系,又说“你若是不送,明面上教谕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可暗地里有的是办法让你吃尽苦头。”
“这里是县学,教谕的地盘,就算你告到知县大人跟前,教谕也能说出一二三来。”
“倒不如送一些钱财,省心省事。”
顾佳年脸色微冷,淡淡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为学生,拜师时候送一些束脩倒也无妨,可县学教谕如此索贿,他是绝不会同流合污的。
书生摇了摇头“在下言尽于此,到了外头,你可别说是我的告诉的。”
顾佳年点头应了。
他继续开始默写,思绪却跑远了。
回过神来,训学篇三遍都已经写完了。
顾佳年想了想,索性吹干墨迹,拿着训学起身走出讲堂,打算去试一试这位刘教谕。
方才同窗的言辞,他也不尽信,总不能只听信片面之词。
“刘教谕,学生已写完了训学篇,特来求教。”
刘教谕正在后堂喝茶,听见声音淡淡点头“进来吧。”
顾佳年走进屋子,将默写的纸张呈上。
刘教谕放下茶杯,只扫了一眼“字迹有些稚嫩,还需多多练习。”
“多谢教谕指点,学生回去之后,一定会勤学苦练。”
刘教谕见他倒也恭敬,便道“本官知道你是小三元出生,年少成名,自有几分傲气。”
“可你看这县学之中,并不乏县案首,府案首,做人还得谦逊才好。”
这话似乎也没什么不对,顾佳年道“是,学生谨记教诲。”
刘教谕瞥了他一眼“尤其是这人情世故,最要上心。”
“光是求学,不通人情,将来也走不长远。”
不管他说什么,顾佳年都是乖顺的应下,一副受益匪浅的样子。
刘教谕心底却皱眉,觉得眼前的人是榆木脑袋,心底顿时不耐烦。
临了摆了摆手“行了,你出去吧。”
等顾佳年离开,刘教谕将那几张纸扔开“到底是小门小户出来的,一点规矩都不懂。”
“大人,可要小的去暗示几句”书童忙问。
刘教谕却摇头道“不要落人口舌。”
“这有心的,本官就多看顾一些,这无心的,眼不见心不烦就是。”
“左右日子久了,他若是还不明白,便是一块不堪造就的朽木。”
几日功夫下来,顾佳年却深切的认识到前座的话一点没错。
刘教谕不明说,可将“因材施教”镌刻在骨子里。
对待李斌白这样的“好学生”,不止能坐在最好的位置,时不时开小灶,从来也不会被惩罚。
对于顾佳年这样的“坏学生”,不管他们能不能看见,听清,都得坐在最后头。
学堂上有不明白的去请教,刘教谕也只会一推二五六,让他回家自己看书。
更甚者时不时看他不顺眼,罚抄罚背更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区别对待,偏偏还是名正言顺,让人抓不住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