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政令反正是不会听的,问就是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还要反过来问朝廷要钱要粮,要不然我这里就要支持不住啦
拥兵自重,不过如此。
温靖自己就是此中行家,自然不会不明白马绪在搞什么。
他当然是气得要死,但还是那句话,这是整个大黎、整个天下的困局,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做下位者的时候想拥兵自重,随时准备背叛,等成了上位者,又只能眼睁睁看着手下的部将拥兵自重,自己随时都可能遭遇背叛。
温靖手中自然还有别的军队,但已经有了一个马绪,他更不敢将其他人派出去,让他们离开自己的掌控。
况且眼下红巾军虽然没有进攻的意思,但是江州也并不是绝对安全,大军自然是留在宿城附近护卫自身,更为紧要。
至于马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也只能随他去了。好歹他确实挡住了青州的叛军,没有再闹出更大的乱子,也不算是一点事情都没做。
于是,在各方的默契之下,马绪所率领的江州军,就一直在青州驻扎了下来。
马绪本来以为,这种和平可以一直持续到红巾军动手。
他当然没有跟红巾军对着干的想法啦,已经到了如今这个局面,要多想不开才会干这种事但是“拥兵自重”这四个字,不管在哪里都是管用的,对温靖的南黎朝廷如此,对红巾军自然也一样。
到时候,他索性就占据了青州,再以此跟红巾军谈条件。
高官厚禄和爵位之类的估计是没有指望了,但也可以要更多的好处和优待嘛
红巾军只要不想再费时费力费人,多打一仗,就很有可能会接受他提出的并不过分的条件关于这一点,马绪已经参考过往的例子,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一次又一次删减自加的要求,想必应该不至于会被红巾军一口拒绝。
他全副心思都在这上面,根本没有想过青州的起义军还会主动来进攻。
毕竟这支义军虽然难缠,但是对上江州军,胜率也不是很高,眼下局势一片和平,他们是弱势的一方,怎么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来挑衅他
但他们就是来了。
而且一交上手,马绪立刻就发现,跟一年前相比,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太多
这是当然的了。一年前,这支义军只是勉强捏在一起的杂牌军,全靠着对南黎的恨意,每个人都肯豁出去拼命,才能跟江州军打得有来有往。
但这一年,他们虽然没打仗,人却没闲着,一直都在练兵。
用的就是穆桂英出的训练手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似乎也享受到了卡牌人物的加成,这一年里的进步可谓是突飞猛进。
再加上红巾军在军备上给与的支持。
如今的起义军,再跟一直在原地踏步的江州军交手,自然是立刻就占据了上风。
这一点,其实起义军这边也很意外。
虽然他们训练很刻苦,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一年来的进步很大,但毕竟在战场上打过,没有参照物,自然就无法对自身做出准确的判断
原来我们的进步有这么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