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宋游一次又一次拒绝她,总说“时机未到”,卓芳再说起这种话,反倒越来越坦然了,张口就来。
她本以为,今天也会收到一句“时机未到”,谁知宋游开口,说的却是,“快了。”
卓芳一怔,反应过来之后,连忙抓住宋游的手,问道,“当真”
“我岂会用这样的事说笑”宋游反问。
卓芳闻言,慢慢笑了起来。
她心里仍然是喜悦的,但已经可以控制住自己,又说,“是啊,这不是能说笑的事,况且你一向是说话算话的。”
但她也知道,机会是自己挣来的,要加入红巾军,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行的,必须要拿出行动来。于是立刻拉着宋游,回了住处,召集手下的部将们商议大计。
对于接下来的规划,宋游没有隐瞒过他们,甚至是一早就对众人说清楚了的。
红巾军意在江州,但江州人给明月霜戴了不少高帽子,说红巾军没有不义之师,行动必定要讲大义名分。既然如此,红巾军就给他们大义名分。
青州的百姓,不堪南黎朝廷的搜刮与压迫,举起了义旗,这大义不论拿到哪里,都是挑不出错的。
等这支义军打进江州,在公开宣布他们是在红巾军的影响下行动,愿意归附红巾军,这名分自然也足足的。
这一年来,她们在红巾军的支援下,发展十分迅速,已经积蓄起了无数的钱粮和物资,足够支撑一场大战,接下来自然就该跟江州开战了。
没有人反对这项计划。
一年的安稳时光,并没有消磨掉众人心中对江州的恨意。恰恰相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才更能衬得过去被压榨的日子有多凄惨、多可怕。而所有人都很清楚,眼下的安稳是暂时的,江州军仍在虎视眈眈,这样的日子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没有了。
为了维护眼下的一切,所有人都愿意拼命。
其实这一年来,江州军和起义军之间也并不是完全的和平。
双方你来我往,也打过几次小规模的战役,只是彼此都有意控制,并没有让战场扩大。
起义军这边,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不愿意继续打下去,这是很正常的。但江州军方面居然也一直没有进攻的意思,难免叫人有些意外。
其实这还是因为那支从江州派往洛京的游学团。
像马绪这样的大将,又是江州高官,对于局势的变化,自然是十分敏锐的。崔桓能看出游学团是王蔚这个丞相的手笔,他自然也一样。
连王蔚这样的人,都已经在考虑后路了,显然并不看好江州的未来,那马绪自然也要为自己考虑。
对于他这种大将来说,手里有兵,那就永远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对于领兵在外平叛的现状,他很满意,暂时不想改变,更不想回到宿城去。
有了这样的想法,在战事上消极怠工,也就可以理解了。
任由江州那边如何催促、如何申饬,马绪只是巍然不动,时不时地闹出点小动静,表明自己还在打仗,在朝廷那边能交代得过去,也就行了。
这一手,不正是从前这些藩镇经常对大黎朝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