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新的度牒送来,旧的也没送回去销毁。
双亲离去之后,留下的财物皆由姨母保管。只有这些不值钱的东西,还在她手里留作念想。
谁能想到,它会在此刻重见天日
飘摇的烛火映在阿妩清莹的眸中,闪烁着惊心动魄的光彩。
她由探花郎亲自启蒙,十几年间纸笔不辍。
行或不行,她总要试一试。
或许,父亲当年也想让她试试,才留下这份文牒。
清荣书斋。
宽阔敞亮的屋宇,氤氲着淡淡纸墨香气。作为京城最大的书坊,往来的读书人络绎不绝。
书斋甚至专门辟一个角落,供他们谈古论今。
“你们听说了么前几日皇贵妃的生日宴上,皇上龙颜大悦,下旨说要加开恩科为皇贵妃祈福呢。”
“什么开恩科”此话一出,似一个惊雷炸开。
无怪书生们惊讶,按着前朝的惯例,只有国朝发生了大喜事,皇上才会加开恩科,给读书人多一个跻身功名的机会。
这些喜事包括立后、立东宫、边关大捷但绝不包括皇贵妃三十五岁的生日。
当即便有人面露讽刺之色“因一媚上祸国之女得此恩荣,耻矣”
“可这对吾等确实是好事一桩。”又有人吞吞吐吐道。
“周兄此言差矣倘若他日我等折桂登科,如何向他人介绍顺平十七年皇贵妃生辰恩荫科,说出去不觉得羞耻么”
“可是”
眼见两个人要吵起来,居中之人连忙调停“好了好了,以和为贵。你们快看赵兄,读书读得多认真呢赵兄,你看的是什么”
青梅记
劝架之人面露尴尬。以为赵兄读的是圣贤书呢,原来是话本子。
“赵兄”挠挠头“方才伙计新上的书,一时看入了迷。”为了给自己洗清名声,他连忙道“这可不是那等庸俗的本子,写的是唐探花与陈二姑娘旧事。”
“唐探花陈二姑娘”众人面面相觑。
这二位在他们寒门学子中间,可谓是如雷贯耳。谁寒窗读书时,不是靠他们的传奇激励己身
再一看那青梅记,神色不由微动。
“赵兄”见状,顿时来了劲“你们看,这里刊载了一条探花郎从未公开过的诗呢。”
“还有这里说,探花郎寅时起身读书,日日练几十张大字”
众人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围上去。
“日日几十张大字,原来探花郎也这般刻苦,令吾等惭愧不已”
“好诗啊,为何从前不刊载出来呢”
他们口中虽夸赞着唐潜行清苦之风、庾鲍之才,眼风却止不住往那“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字眼上瞟。
有人看了两行就问“赵兄啊,这书是何处的”
赵兄悠悠道“是书斋的新书,我就是借来一读,等会还要还回去的。”
众人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唐探花事迹,正可激励吾等”
“周兄所言是极光是观瞻探花郎诗才文采,此书便值得一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