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文章不像苏轼那么洋洋洒洒,苏轼写文作词善用比喻,大部分时候是用高超的文采征服你,但王安石的文章更注重逻辑和说理,常常能将一个道理说的无懈可击。
这封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就是这么一个特征,王安石开篇夸宋仁宗,说官家您很不错,又仁慈又能够任用贤才,但是为什么百姓还是穷困不堪,朝廷财政困难、民间起义不断呢归根究底,还是祖宗留下的那一套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我们现在必须变革,否则有一天敌人的铁蹄恐怕会踏破大宋的山河,到那时候,哀鸿遍野,后悔就晚了
丐帮帮主神预言啊靖康之难可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yeah仁宗应该是没听进去吧,否则王安石也不用等到神宗朝再施行变法。
天幕外的宋仁宗后背虚汗不止,他确实没听进去,不仅没听进去,当时读完这篇文章甚至觉得这个叫王介甫的想法有些惊世骇俗,改弦更张、大变祖宗之法,这是会引起朝野动荡的啊
在天幕的洗礼下,苏家父子三人倒是比较淡定,他们已经大概看清了,这女神仙明显是欣赏王安石的主张的,至于为什么欣赏,一定是因为她知晓后世之事,看事情要比他们更高一层。想到此处苏家父子三个忍不住一起叹气每个人被困于自己的历史里,都犹如笼中困兽,谁也不能真正超脱啊
尽管王安石说的苦口婆心,文章里面也是一针见血,但宋仁宗经历了范仲淹改革的失败,且人近晚年心老体衰,再加上连个儿子都没有,注意力早就不在这上面了。宋仁宗一死,养子宋英宗在位四年也死了,于是政权便落到了年轻的神宗头上。
主播此处就不得感慨一句,赵家的人一个个可真不是长寿之相啊,在位的皇帝要么英年早逝要么英年早疯,不少研究历史的都质疑过他们家是不是基因里面有问题,因为不仅皇帝死的早,宫里面的小皇子也是很难长大成人。
喵呜啧,我要脑补一些宫斗大戏了
丐帮帮主那个著名的故事“狸猫换太子”主人公不就是宋仁宗嘛,细思极恐
此刻,不仅是赵家皇室里的王子王孙慌了神,就连禁内的妃嫔太后们也心虚不已。这神仙恁缺德,这等皇家辛密怎的也往外说
宋仁宗赵祯已经是心如死灰,他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总还能留个血脉的,后宫现在也有妃嫔怀孕,他还暗中期待这个孩子会是个龙子,没想到啊,皇位真的要让给宗室里的子侄了
欧阳修、韩琦等一干辅政大臣想的倒比宋仁宗长远,天幕既然已经透露出了未来天子非当今圣上亲生,那范围一下子就缩小许多,只是那新皇帝只在位四年,为了社稷安定,他们要不要事先另做打算
另一时空下,赵匡胤看得眉头紧锁头痛不已这天幕再看下去能把他活活气死弟弟赵光义夺了儿子的皇位不说,后代身体还一个接一个出毛病废物那么多嫔妃供你们挑选,连个健康的后代都生不出来
宋神宗是一位年轻有抱负的君主,他亲政以后看到了宋朝的烂摊子,想要改变诸多弊端,便到处寻求想要变法的臣子。结果他悲催地发现,朝中所有人都想着得过且过,就连以前跟着范仲淹改革的人,现在都是一副求稳保平安的态度。
这个时候,神宗遇到了王安石,读过王安石的上书,这位年轻的皇帝拍案叫绝,对着身边人直叹“王安石简直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能够得到一位全心全力支持自己的君主,王安石也是感激不已,于是熙宁二年,已经四十八岁的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开始全权负责变法。
听到此处,王家院子里一片沉默。
王安石的长子王雱年少聪慧,平日里和父亲探讨时事也总是畅所欲言,此刻见众人都不做声,便自己开口“父亲,历来变法者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活着时要遭受众人围攻,吴起商鞅之徒下场更是惨烈,即便如此,您依旧要主持这场变法吗”
此时的王安石虽然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京官,但他想了想,觉得自己能够回答儿子这个问题“为父既然选择变法,便是将生死功名全部抛之身外,唯一所求也只是变法有成,如此,你可担心自己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