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笑笑,目光澄澈“自然不会,不仅不担心自己受牵连,还很骄傲,我是您的儿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登飞来峰,已经将王安石当初的政治理想阐述得一清二楚,他的选择和眼界,不会受到浮云遮蔽,因为他站在最高处,看到的也是那些反对者看不到的风景。
123啧,王安石的诗有一种诗火但不记得作者的蜜汁观感
花弄影真的是这样,你能想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他写的
喵呜还有那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震惊,原来我会背这么多老王的诗
看到评论区的发言,明意笑笑还有那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伤仲永”也是出自王安石笔下,不记得他的文学作品,有可能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才华掩盖了其他方面的才能。况且王安石当上参知政事以后,大力改革科举,反对以诗赋选拔人才,他认为真正能为国家做事的人应该在年轻时多了解社会多处理实事,而非将时间浪费在吟诗作赋上面。所以王安石应该也不在乎后人怎么评价他的文采。
眉州,苏家父子三人点点头,这个主张有道理,虽然他们自诩文采不错,但事关国家用人,自然还是要选用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治国不是靠写诗就能成的,这波赞同王介甫
王安石变法的诸多政策里,被抨击的最猛烈的就是“青苗法”。简而言之,这个办法就是把国家变成一个银行,每年春天借钱给种不起地没粮食吃的老百姓,等到秋天丰收以后又从老百姓那里收回两分利息。这个办法王安石自己在地方上当县令的时候实验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于是他就想把这个政策推行到全国。
此政策一处,满朝哗然。当时抨击王安石的唾沫星子估计能把他淹没了,有人说他赚老百姓的钱不要脸,有人说他改老祖宗政策是要下地狱的,也有人说这是盘剥百姓为他自己敛财。
不只是明意嘴里的那帮大臣开始跳脚,天幕外宋仁宗身边的一干臣子也忍不住发出了议论,这,朝廷放贷给老百姓,古今未有啊
像是没有听见明意说那些朝臣怎么骂自己的,王安石转过身子冲儿子解释道“他们这些人没有骂到点子上,为什么要给老百姓放贷,因为地方上豪强都是在以高利贷的方式盘剥百姓,国家把放贷的权力拿到自己手里,相当于是不给那些豪强压迫百姓的机会。二分利息是百姓可以还得起的,但那些富户的债老百姓却一年又一年还不完,国家拿两分利使得财政缓解,百姓生存也有了保障,何乐不为”
虽然现在的自己还未主持新政,但王安石却能一眼看出重点所在。
王雱默默点头记下了,骂人要骂到关键上,否则父亲一律当没听见
王安石想用这个法子抑制地主兼并,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北宋优待文臣,那些压迫百姓的豪强地主,大部分都是文官,动了文官的利益,他怎么可能不被骂再加上王安石和宋神宗都犯了一个错,那就是操之过急。
王安石自己在地方上实行青苗法,前提是他自己是个品行有保证的好县令,可当他把这个法子推广到全国,守旧派君子不与他合作,他就只能任用一些投机取巧追名逐利的小人,小人借着新政的名义强迫百姓贷款,过度征收利息,于是好好的法子反而沦为了迫害百姓的工具。
青年苏轼听到此处气得拍膝“可惜啊都怪那些保守的文人,为什么不和他合作”
弟弟和父亲一齐看傻子一样看向他“对啊,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