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定下自己的未婚妻子的寿王,知道这样的“未来”的时候,都一脸懵,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父皇,父皇向来英明神武。
现在是盛世,即使是知道未来陛下会昏聩,但是也没有人把这个罪往寿王妃身上怪罪,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清楚。
那“寿王妃”即使是未来,也不过是“他们”给大唐找的一块遮羞布。
祸乱大唐,又岂是这样一个身不由己的女子能做到的事情。
唐宋都紧急开始危机公关,江思瑶又慢悠悠地开始讲起来了印刷的事情。
好了,这都是题外话了,我们再讲回来印刷的事情。
活字印刷术比雕版胜在它“灵活”,和一次性制作一整套的雕版比起来,做好单字的,然后根据要印的文章拼起来,会更加节省材料。
除了毕昇之外,元代王祯也制作过有新意的办法,木活字、轮转排字等都挺有用,在江浙一带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只可惜,当朝者很少用。
可能是宋的稳定时期不多,而继任的元朝,又不怎么把汉人当人。
嗯,元朝他们甚至也不把自己人当人,很多底层的蒙古人活得不如汉人,毕竟在中原,蒙古人会的放牧没办法开展,而汉人多少还能自己种个地。
也可能是改成活字之后,需要在产业链中改动的比较多,商家们也不乐意有这种改动,这就让了雕版印刷术得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没有完全被活字印刷给挤占掉。
元朝的百姓大多生活的浑浑噩噩,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考虑到,比较自己和汉人的生活水准。
毕竟大家一般情况下都一样烂。
但是江思瑶这话,让元朝的当权者就很不开心,他们不开心是觉得,辛辛苦苦忙活了这么半天,结果自己人活得还是没有汉人好
为什么
凭什么
元朝君臣的矛盾一下子就被激化了,一时之间大家都在分析,究竟是谁的问题导致了这个朝代这么烂。
那自然是所有人的问题,治国如果是一时的烂,那有可能是一个人的问题,但是一直都烂,想推脱给别人都难,雪崩的时候,哪里有无辜的小雪花。
他们都是砸向元朝百姓的夺命稻草。
和元朝不同,被评价暴君的嬴政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知道自己的手段是激进了些,但是平稳的政策不一定能压得住那些藏在暗处的,各自有各自小心思的人。
再说了,胡亥都已经管住了,平稳温和的手段让扶苏去做就好了。
他可以负责更加残暴一点,让百姓知道扶苏的好。
在赵高被杀的当天,胡亥就已经站在了修城墙的地方,甚至是给他做了个自我介绍的,姓甚名谁,为什么会来修城墙。
自从天书出现之后,蒙恬手底下修城墙的兵就喜欢给每个“新来”的都介绍一下。
最开始是自己介绍自己,想有个后世留名的机会,万一在场的人能活很久,有很多后人,说起自己的往事的时候,还能说道。
“曾经参与过大秦最伟大的建筑,长城的修建工作,当时啊,有一个叫做”
类似这样的话,这不就有机会让人知道了吗
然后演变成了,每一批新来的人都要自我介绍,有些是正常服徭役的,有些是犯了事的,也自我介绍一下,不过这种人会另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