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的话,本来是会另外安排的,不过被动作快的人提前疏通了关系,安排在服徭役的这块了。
底层的小兵是比较好骗的,讲了点他们不懂的政治元素,就能让他们觉得。
胡亥服徭役是为了安抚民心,隔一阵子就要返乡换另一批人的,正常服徭役的人和他一批次,这样会有更多的黔首知道。
陛下在惩罚胡亥公子,而且三年之后,他就要死了。
确实有用,本来一开始还有六国的余孽替胡亥宣传。
毕竟吗,当他们知道,胡亥是搞掉大秦的主力军的时候,别提多开心了,嬴政真的是“终日打雁”然后一朝失手,既然没把胡亥弄死,那不如借此再宣传一波。
他们宣传什么“虎毒不食子”之类的话,倒也是骗过了不少人,也有黔首开始替胡亥求情了。
还没做过的事情,怎么能让这个小孩来承担结果呢。
陛下肯定是一时生气,糊涂了,孩子可以慢慢再教的。
之类的话开始甚嚣尘上,一时间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但是,胡亥这个人他之所以是胡亥,也是有自己的特色在身上的。
真就是个很熊,且很坏的人,是法家“性恶论”的真实体现。
人娇气,这自然,毕竟他和扶苏这样已经在战场上拼杀过的不同,让扶苏来砌墙,他能在看完之后很快上手,而且体力也能跟得上,本身也是比较愿意和黔首共同为了大秦奋斗的。
胡亥自然想不到这一点,他的聪明劲儿不是很多的,只能看到父皇是真的讨厌匈奴,所以会无条件支持父皇打仗,建造长城,让那些黔首来修,不是自然的吗
现在轮到他自己修了,态度是不变的傲慢,没人盯着的时候,就站在原地偷懒,甚至还要骂骂咧咧表示,等父皇原谅他了,一定要让他们好看。
胡亥是最先信六国散布出来的言论的人,就是父皇没杀他,就有回转的余地这个言论。
所以是有些“有恃无恐”在身上的,不过,很快就被他父皇给亲自毁掉了,明确规定了,胡亥要干得和别人一样,少了就不能吃饭,什么时候做到了什么时候吃,该打打该骂骂,陛下不管了。
性格恶劣的胡亥,和爱民如子的扶苏,加上胡亥未来会赐死扶苏的,来自天书的预言,大家最后甚至是不敢不信。
这确实像是会干出那样事情的人,死掉都不亏
特别是他一口一个贱民的情况下。
但凡嬴政没有天书的背书,都得被胡亥给败坏了。
嬴政把胡亥下放之后,就真的没有再管过他,后续的都是李斯在负责,而李斯只要负责胡亥在“工地”里,在“军营”里,做最累的活,吃足够的苦,但是活着渡过这三年,最后能死在百姓面前就行。
胡亥的下场被还在沛县做泗水亭长的刘邦知道了,他和范增讨论起来这个处理方式合不合适。
范增不支持,“虎毒不食子,嬴政连对儿子都没有这点容人之量,你还想在他手底下当郡守我觉得你趁早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跟我们一起创业吧。”
自从刘邦坦然承认,自己私下联系嬴政之后,范增就给造反找了个合适的词,从天书那里学来的,“创业”,很实用。
果然是会续命的诸葛亮,用词就是严谨,范增已经跨时空,单方面和诸葛亮建立起来了相知相印的友谊。
如果这个张良能滚开,换成诸葛亮就更好了。
范增这些天越发见张良不顺眼,特别是在张良说自己有办法给刘邦找来创业要用的“保镖团队”的时候,直接猜出这团队是来自旧楚的项家,范增很是头疼。
不想,已经不想见到项家那批愣头青了。
自然也被刘邦拒绝了,他是一心想要当郡守的人,什么项家,他根本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