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她同样是被迫五嫁。当时的回鹘已经进入末期,可汗互相厮杀,但一定会抢她这位大唐公主,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她是勒索大唐最好的棋子。
唐武宗后来派兵把太和公主从回鹘趁着混战时带回去,也不是感激她有功,而是不想继续被勒索。
接回长安后,太和公主被唐武宗斥责,她的姐妹其他五位公主觉得她五嫁伤风败俗拒绝迎
接,第二年太和公主就郁郁而终。
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哪怕公主们身负重命被迫和亲,甚至身处险境有死亡的风险,依然地位很低。
中原不重视,只在乎结果有没有达到。少数民族政权很警惕,哪怕是是否允许公主们生孩子都会警觉着。
可是唐朝的和亲公主至少能有名字,汉朝的和亲公主大部分连名字都没有,只知道嫁了,又嫁了,前一个就是死了。
为了能拉拢两国关系,公主的陪嫁往往非常丰厚,但这与公主也没什么关系。陪嫁团带的是资助他国的技术人员,还有翻译。这其中如果有人对被派遣不满,反过来会变成对付中原的一把刀。比如,中行说。
汉文帝时期,刘恒面色一沉“中行说”这不是他刚刚送去给宗室女子陪嫁的宦官吗
汉文帝六年,让宗室女子嫁给匈奴为单于阏氏,其中有宦官中行说作为翻译。中行说原本是燕人,因为燕山距离蒙古不远他精通匈奴语言,被派遣去了匈奴。
然而一到匈奴,中行说先是投降匈奴王,劝说匈奴王不要贪图大汉的丝绸和食物,更不能在风俗上被汉人同化,熟练的为匈奴起草文书,好在气势上压倒汉朝。
当老匈奴王去世后,年轻的单于继续宠信中行说,继续依靠他打压和利用汉朝,而汉文帝继续送公主和亲。
无论是大汉还是匈奴,甚至是一个翻译的宦官中行说,各自达成了自己的目的,除了和亲公主。
汉文帝再次嫁女,史书上同样没有记载她的任何名字和信息,只能根据再次嫁女猜测,前一位和亲公主应该也是早逝并且没有留下子嗣。
我们在现代哪怕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都容易水土不服。特别是南方人去北方,首先极其干燥的气候会让你的嘴唇干裂、皮肤头发都干燥的时时刻刻想喝水,还更容易上火。然后是饮食,尤其是草原以吃肉为主,短暂吃两餐很激动,吃多了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腹胀,消化不了,满肚子油腻会觉得浑身难受
而且这已经是现代化后有楼房有暖气有自来水电的时代,别说古代,九十年代的时候草原上还有狼群,牧民晚上睡在帐篷里能听见外面的狼嚎。你还不能躲,你躲了狼把羊吃了全家一年的收入就没了,你得带着猎犬和火把把狼赶走
“嗷呜”
“嗷呜”
荆咕放出了草原上的夜晚。当狼嚎阵阵,走出帐篷,就看到黑漆漆的夜色深处,绿色的狼眼,在黑暗中密密麻麻。
帐篷的主人举起火把,火光照亮狭小的一片区域,能看到最前面的一群草原狼群,朝着帐篷和帐篷周围的羊圈步步逼近。
狼群饿
的瘦骨嶙峋,但是贪婪而凶狠的模样让人毫不怀疑它们的杀伤力。羊圈十分慌乱,隔着百米距离就感受到了天敌的威慑力,叫个不停。
“嗷呜”一声,头狼走出来,体型最为高大,压制的羊群更慌乱,不断往躲着挤着。
猎犬也出来了,八九只猎犬发出凶狠低沉的威胁,不断刨地,对着狼群发出威胁的低哮“呜呜“汪汪”汪嗷
猎犬相对于狼群还是数量少了点,狼群并没有吓到,依然在补补逼近。
直到女主人提着弓箭出来,射出几箭射伤了几只闪躲不及的狼,才把狼群吓走。但这只代表平安度过了一个晚上。
拿着火把的男人看着狼群离开的方向并没有放下心“冬天了狼也没吃的,明天还会再来,注意点。
女人点点头“我们轮流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