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之前说的许多沤肥法,大秦都是闻所未闻,甚至很多没有条件制造。
不同于秦始皇嬴政的赫赫功名与各种开创性的创举,大秦时期的民间,不仅仅百废待兴,还贫瘠到有百亩地也无力耕作。
缺劳动力,缺耕作工具,也缺农作物,缺农家肥,缺的太多太多。
而嬴政觉得,自己最缺的是时间。
继承人不够优秀,他根本放心不下,如果再给他五十年,不,甚至是三十年,他一定能让大秦走向更繁盛更广阔的疆域。
但嬴政很快冷静下来。
人的寿命无法由自己决定,既然无力更改,那就先做好眼前的事。
比如眼前的农业。
这些部落首领与农业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就不难发现,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与政权建设联系在一起。
人类历史越往后发展,农业越是与政治、军事、国家、政权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介入使农业生产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
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
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农作物这一个被百姓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看到政权的更迭变幻
春秋时期的鲁国,鲁哀公举行宴会时,孔子也赴宴陪坐在鲁哀公的身侧。
宴席正式开席后,仆人送上桃子和黍米。
孔子没在意其他人怎么吃,自己先吃完黍米才吃桃子,被席间众人嘲笑。
鲁哀公这才善意提醒“黍子不是当饭吃的,是用来擦桃子的。”
孔子却郑重回答“黍是五谷之王,祭祀先王时属于上等祭品。而桃子是最下等的,祭先王时连宗庙都不能进。”
“周朝的五谷之王不是稷吗”阴嫚公主忍不住提问。
大秦离周朝不算太远,还有周礼可以参考,但是周史里记载的也与天幕说得不太一样。
周朝很重“稷”。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还
有秦昭襄王“嬴稷”这个名字,
代表着历代秦王对一统天下的决心,
无不说明时人对“稷”的看重。
孔子尊古礼,这个古礼有多古老呢
周朝的五谷之王是稷,商朝的五谷之王才是黍。但是孔子本人,是商人微子启的嫡传后裔,他的祖籍就是殷商遗民所受封的宋国。
这一份对黍的尊重,正是对他先祖的尊重。
但是周朝是以“稷”为五谷之王,这“稷”的来源,是周天子的祖先后稷,后稷也被尊为“农神”,后稷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舜命令后稷将农置于政首”的舜的大臣后稷。
“孔圣人尊重古礼,也尊重先祖,但是视为理想社会的周朝反而把先祖的黍推翻,尊稷为五谷之王。帝王们的意志从不会真正的以圣贤学说为主,想要宣传圣贤之说,只能去适合帝王所想。”
董仲舒翻阅着自己面前的竹简,那是他打算献给刘彻的学说。
他想,也许如果孔圣人、孟亚圣在世,或许会对他改制后的儒家学说并不满意,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了。
时代在变,儒家也需要变,变则通,不变,那就像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变法不彻底的诸侯国,最终沦为大秦战车下的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