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农耕帝国4(8 / 10)

这位李纲,正是抗金名将、在靖康之耻时组织东京保卫战的名相李纲。

在还没有高升,只在地方为官时,这些历史书上的名人矜矜业业在田间监督种植,造福当地百姓。

北宋时期,赵匡胤听到天幕提起稻米时,恰好在宫中吃着白米饭,他一想到前朝的帝王可能都吃不到这么香喷喷的稻米饭,顿时心情好极了“还是稻米好吃嘛。”

“就是不知道那占城稻味道怎么样。”天幕提到的占城稻赵匡胤都还没吃到呢。

占城稻的推广,得等到宋真宗时期。

到了南宋,占城稻已经普遍种植,并且能达到一年两熟。

酒楼里,两位相约一起吃饭赏天幕的富户闻言议论起来“占城稻产量高是高,但是难吃。”

另一位富户摇了摇头“百姓有得吃就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好不好吃。”

友人问道“那你吃吗”

富户嘿嘿一笑“这新玩意让给百姓吃,我就吃祖宗传下来的米好了。”

友人呵呵了,说得好听,还不是不愿意吃。

占城稻的口感一直不被宋人接受,因为都觉得难吃,占城米在南宋时期一般是贫民吃,贵族富户还是宁愿吃传统的糯稻和粳米。

李隆基时期,为了鼓励耕种,在皇家花园种下冬小麦;到了宋仁宗赵祯时期,皇家花园里种植的农作物就变成了水稻

农作物的更替说明了政权的交替,也象征着华夏的经济文明中心从北方来到了南方

李隆基政权交替,哼,现在大唐也吃稻米,只要安史之乱不发生,就轮不到大宋交替

“仁宗,挺好。”赵匡胤短暂地酸了一秒,想不到歹竹里出好笋,赵光义的后代

里竟然有子孙能被叫做“仁宗”。

很快赵匡胤自己缓过来,吩咐下去

“给朕的后花园也种上水稻。”

能省下一笔买米的钱也好,能省一笔是一笔。

被赵匡胤短暂地羡慕一下的赵祯正在后宫花园里种水稻,而他的曹皇后,在后花园种桑养蚕,以帝后之尊,做男耕女织的典范。

赵祯听到天幕说到自己,顿时惊喜地抬头“皇后,看,天幕说朕呢。”

经过天幕这么一宣扬,百姓应该都知道水稻有多重要,会积极种水稻了吧。

曹皇后含笑点头“官家勤政亲耕,天下无不向官家学习。”

赵祯得意一会,又有些不满“天幕没有提皇后。”

曹皇后完全不意外,史书不都是习惯性的忽略女性吗,后世可能根本不知道她在后宫中种桑养蚕。

曹皇后淡淡说道“官家,无碍,只要陛下的功绩能被天下人知道就很好了。”

赵祯自己也想到了史书记载的事情,他愧疚地拉住曹皇后的手“皇后为一国之母,是天下表率,朕会让史官一起记下来。”

曹皇后微微笑了笑,躬身行礼“谢官家。”

北宋时期,出现了华夏最早一部稻作品种志禾谱,共计收录稻的品种不下50个。

因为北方人的念旧,开始在田地里种植冬小麦,实现春种水稻冬种小麦,在一块土地上利用时间差复种,南迁后一直没能回返回北地的北方人通过吃小麦聊解思乡之情

嬴政沉默了。

最新小说: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化灵诀 回到古代当太傅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抗日之我在沂蒙山区打游击 状元的锦鲤妻 爷的王妃,本王爷自己宠 去灭诡啊,盯我一个学生干嘛 超神学院之菜鸟每天都想退休 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