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盗贼,本就目无法纪,拉去当兵能听军令吗就不怕一犯横直接把将军给砍了”
“不选良家子选罪犯,这样的士兵打仗不行,欺负乡里肯定祸害人。”
作为行军多年的士兵,经验丰富,什么没见过。
人多了,总有一两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有些士兵在自己家乡都是熟人,表现得人模人样,一到外地,打胜仗后就成了禽兽,欺负女子,抢夺金银,虐待老幼,什么不做人的事都做。
大唐还都是择优录取,选良家子都有这样的隐患,那些本来就是盗贼罪犯的士兵打胜仗之后如何为非作歹,更是不敢想。
最后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这宋朝,果然不行”
而且,宋朝真正掌握兵权的将领,可能完全不懂军事,这才是真正让人绝望的事。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永乐之战”。
公元1081年,宋夏永乐之战。
宋神宗举行熙宁变法,举全国之力增加国库收入,攻伐西夏,想要一雪前耻。
初期,宋军势如破竹,却在灵州城下折戟沉沙,但依然还是占领了大量地盘。
种谔上谏宋神宗,以筑城的方式稳固防线,并且逐步蚕食西夏领土,等城池稳固后,攻占灵州就是时间问题。
宋神宗采纳了这个方式,但是并没有重用种谔,而是按照宋朝皇帝一贯的手法,派遣了自己的心腹文臣徐禧,和宦官李舜举。
正是因为这一举动,让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惨败。
徐禧选择了永乐城作为筑城地点,发动23万民夫建城,14天之后,就修建起了永乐城。
这个位置看起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距离西夏不远。
也因此,西夏很快就发现了永乐城的动静,并且迅速做出反应,开始集结军队。
党项人并不多,为了抽取大军,从平民壮丁中10抽9,可谓是全民皆兵,最终抽调出30万大军,向永乐城气势汹汹杀来。
我曾经想在军事这一章节讲述古代战术,然后翻阅了一下东西方的兵书后就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东方的兵书,大部分只讲述阵法、计谋,看起来天花乱坠,很适合编成语。但是西方的兵书才是真正的实用性的兵书,士兵,地理。
宋朝能写出最早的兵书,但是这些兵书同样是文人编纂,并非武将。
所以它不会在意,城池里有没有水源这种“小问题”。文人认为白起打胜仗是为士兵吮吸脓血,是与士兵同吃同住就足够了,是仁者会收心,是想出一个奇谋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当时负责的还有军官种谔,但是宋神宗宁愿委任一个文官和一个宦官,都不愿意将军权还给应该领兵的将军。
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所有的文官都能因为道德高尚、文采华丽就,还要武将做什么
但是兵书不会告诉你,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就如同王莽变法,每一个变革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最后以农民起义结束。
文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脱离实际,
只会高高在上。
徐禧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最终也做到了奋勇抗敌,与士兵同甘共苦。
他只有一个缺点,他不是真正的武将。
徐禧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书生意气的文官,不懂战争,也不懂士兵。
从一开始,种谔就认为永乐城不适合防守,因为没有水源。这都不是位置合不合适,就是原则性问题。
但是徐禧认为可以在城外修水寨,并且把种谔打发到了延州城;
于是当西夏军包围永乐城,轻而易举就隔断了水寨于永乐城的联系,永乐城彻底断水。
当西夏士兵即将到来,大将高永享认为城中士兵太少,而且没有水,最好放弃永乐城。
徐禧认为高永享动摇军心,把高永享投入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