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默默地看着眼前闹哄哄的一幕,看着一直对大秦没好感的儒生吃瘪,心里暗爽。
鲁儒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嫌弃秦国,大秦统一之后依然不愿与入秦为官。
淳于越等儒生入朝是入朝了,还是对他很
嫌弃,动不动当面呛声,一个个可硬气了。
现在难得如此憋屈,嬴政算是看明白了,最能对付儒生的不是法家也不是墨家,就是后世不成器的儒生。
放在现代,这或许就是“一粉顶十黑”。
说完背景,再来说发展。
说到发展,不得不提另一位商人吕不韦。
首先,从商业投资来说,吕不韦眼光独到,奇货可居”的投资让他从商人走到了权力巅峰。
此言一出,大秦朝廷齐齐寂静,小心翼翼看向嬴政。
嬴政反而十分淡定,手下败将,已经死了好几年了,有什么好在意的。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吕不韦的政治投资,说他的营销手段。
吕不韦编完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后,为了推向全国,于是向全国宣布
“谁能够更改吕氏春秋中一个字,就赏赐千金”
以大秦历来赏赐的大方程度,这句承诺非常有效果。
想改字,你首先得看看书中写了什么。
于是一时之间,吕氏春秋卖的非常火。
并且,考虑到那时识字的基本都是上层阶级,也就意味着,吕氏春秋是在上层阶级中流通起来。
再考虑到那时没有标点符号,想要读通读懂一本书,不读个四五遍不可能,读的过程中就得接受书中的思想,反复琢磨,也就意味着,吕氏春秋的思想在上层阶级中普及开来。
如果说商鞅变法选拔的是平民,吕不韦就是有意筛选精英人才。
看似“一字千金”,实则是“一人千金”,吕不韦要得不是“字”,是在筛选人才。
“原来如此”最缺乏商业人才的明朝,永乐帝朱棣感觉自己学到了。
“难怪天幕总说皇室把书籍束之高阁不好,书籍本身就可以筛选人才。”
他甚至想现学现卖。
大明有永乐大典,要不,修完之后也来个“一字千金”
但是永乐大典字数太多,民间要是真修改出来了,国库会不会撑不住
想到这里,朱棣心虚地看一眼胖儿子,仿佛已经听到了胖儿子在哭穷,忍不住又开始思考不如换本书,但是换哪本书比较好呢他也想要个管仲或者桑弘羊,但是吕不韦还是算了,把持朝政不可以
大秦统一后,虽然统治时间很短,但是煮盐、冶铁很发达,史书上称秦“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论经济贸易,同样可以从史料中窥探到大秦的繁华。
早在战国时期,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写道,各国各地输入秦国的特产有昆山之玉、随和之宝、太阿之剑、江南金锡、西蜀丹青、阿缟之衣、锦绣之饰;
吕氏春秋本味中提到的美食有洞庭之鱄、具区之菁、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等。
当时的手工业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
木工、车工、皮革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