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个赌徒,会因为坐牢就戒赌吗
显然不会。
本杰明再次欠下巨债,抛妻弃子逃向法国。
夏洛特产下第12个孩子之后,带着孩子去找丈夫,却被困在了西班牙的庄园里。
异国他乡艰难的生活,让夏洛特终于下定决心,与丈夫分道扬镳。
本杰明到处赌博到处逃亡,夏洛特带着12个孩子回到家乡,一边应对不断上门催债的债主,一边抚养12个孩子。
为了养家,夏洛特一边翻译作品,一边继续创作。
1788年,夏洛特以真名出版小说古堡孤女埃米琳。
小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第一版发行1500册,半年内便被抢购一空。
当时,夏洛特的出版商非常看好这本书,于是在原定稿酬基础上加价,以200几尼的价格买下了埃米琳的手稿,此后不断地作品和稿费,终于让夏洛特实现了经济自由,也可以顺利养家。
古堡孤女埃米琳采用当时流行的哥特故事的奇诡氛围和叙事框架,讲述了三名女性人物如何相惜相助,为自己争得了正当权益和立足之地,里面已经有了女性独立的思想。小说的同名女主艾米琳说道“我有自己的思想,”“可以通过诚实劳动自力更生这比那种男人能带给我的好处强太多了”,相信这也是夏洛特自己的心声。
哪怕是再迂腐的文人,听完夏洛特的人生,想嘲讽她不守妇道也无处可说。
“一个人养12个孩子,的确是太艰难了。”同样照顾多个孩子的寡妇,听到夏洛特那惊人的孩子数量,和可怕的坐牢、还债、逃亡、再还债的生涯,都要为她摸一把同情泪。
“这女子的文字不应该往外传”她那读死书的大儿子刚刚说了一句话,老母亲操起扫帚就往他头上砸,“老娘为了你在外抛头露面做工时你怎么不提女子不该抛头露面不外传你替人家养孩子是吧”
大儿子被打得抱头鼠窜,却也不敢还手,因为心虚。
“又要养12个孩子,又要替夫还债,的确伟大。”朱元璋都感动了。
哪怕以他对女子的挑剔,这夏洛特生12个孩子也是很伟大的,他就喜欢这样多子多福的。
“男人好赌的确是一辈子改不了,我那表侄欠赌债被人砍断了小拇指还要去赌,我表兄无可奈何,只能把他逐出家门不管了。”一位大臣想起家里的丑事,这时也顾不上遮掩,而是想起无辜的孩子,“可怜我那表
侄的妻儿,四个孩子全得靠老两口养,也是不容易。”
就算朝廷奖励贞妇,好赌的男人没死,不算守寡,自然也不会给奖励。
想想其他所嫁非人的女子,朱元璋也不由地思考起来或许,能写作挣钱也能养家糊口,不需要抛头露面,也能在家养孩子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也对这本书赞不绝口,称之为“欢快的基调中融合着幽默,悲楚中蕴含着辛辣讽刺”。他坦言,书中的人物颇合自己心意,他们是“虚构故事创作的最高峰”。
古堡孤女埃米琳等小说的出版,为家人了生活保障,也使年届不惑的夏洛特史密斯在文人圈里赢得了尊重,更结识了一批渴盼社会革新的志同道合者。1791年她亲赴法国考察大革命现状,促生了包含大量政治辩论场景的小说德斯蒙德,又因为法国大革命的残酷写下了最后一本小说老宅。
夏洛特史密斯可谓是拿着一把烂牌,生生打出了一个人生传奇的局面,谁能想到她是康熙同时期的人
乾隆时期的陈端生深感佩服。
想不到,这样一位厉害的女前辈,比自己生得更早,写得更好。
再想想自己写了那么多年一本还没写完,再看看对方在这么艰难的环境还写了这么多作品,范围涉及这么广,顿时有了竞争意识。
“我得勤快点,先把再生缘写完,还要写更多”
虽然18世纪英国女性为了谋生,写作里的女性许多依然是恪守社会道德,比如弗朗西斯伯尼的伊芙琳娜,被尊为18世纪女性成长和道德教化小说的杰出代表,不会给理查森家丢脸,但是同样已经有了女性觉醒意识,伊芙琳娜虽然温顺谨慎,也同样坚强果敢;
在伯尼另一部作品流浪者女人的艰辛里,女主有自己的智慧和态度,敢于独立思考,是一位激进的女权分子,说明已经试图在传统父权社会中寻求女性问题解决方案所面临的困境。
比如海伍德的英国隐士中,两位被同一位男性伤害并抛弃的女性并没有被命运打击或者因爱仇恨对方,而是结为同性友谊,隐居村野,而那位采用不同化名、玩弄女性的男性最终被识破虚伪懦弱的真面目,被女性识破并且遭到拒绝;
一部部女性作品,让古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