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华夏神仙志怪小说,首屈一指的就是山海经。
山海经是在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所编撰的一部能够尽可能了解、还原原始社会文明状态的综合类古籍。全书共十八卷,是一本记载了山川大泽、收录方国万物和神怪传说的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
目前各界多方对该书有不同解读,历史一般认为是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及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描述,其中包括一些海外的远古山川鸟兽,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的著作。
现代学者各有不同的研究,比如从神话方面研究,认为书中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禹杀相柳等神话故事不仅仅是神话,很可能是上古时期部族之间的斗争与职权关系。
比如夸父可能是一个有太阳崇拜的古代部族,逐日可能是一种祭祀活动;精卫可能是一位负责祈雨的女巫,大禹可能是最古老的水官,因为治水有功称王后,与相柳有部族斗争等等。当然,因为时间距离太过遥远,只属于后人的一种猜测。
还有学者根据山海经大量的神话传说,来研究原始宗教。
比如书中有提到“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国”的信仰图腾;大荒西经提到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
国语楚语下曰:“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先秦时期,“巫”都是女性,可见“巫咸国”极可能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十巫可能是国中的十位掌权者。
从一些富含神话色彩的故事中,学者去推断历史的真相,也让山海经有了历史意义。
此外,山海经还被学者认为有科技意义,记录了最早的农业生产,比如大荒海内经记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记录了最早的农耕、牛耕生活情况。
这里说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位美国女博士墨兹,非常喜欢山海经,根据对山海经上各种地图的研究,博士认为,千万年前,华夏人到过美洲,山海经是华夏古代的世界地图理由是里面的地形和动物能与现代各个大洲和大洲的动物能对应上。
墨兹不仅仅是想,她拿着山海经东山经,在北美进行了几个月的徒步考察。
墨兹背着行囊,背包里装着山海经,手里拿着测绘地图的仪器,一边走一边徒手画地图。
一里一里的陆地,一条一条的河流,墨兹亲自用脚步丈量脚下的土地,亲笔画下北美这一片地形。
她走过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画下地图之后,拿着自己的地图与山海经对比“我的上帝,这与东山经历的四条山系完全吻合”
不仅地
形吻合,连距离都相似,6000余英里仅误差107英里。
而且连动物都十分相似。
“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这不就是北美犰狳吗”墨兹看着文字描述,再看看面前的野生动物,越发坚定山海经里的动物都是真实存在的。
荆咕特意在大屏幕放出北美犰狳的图片,让古人感受了一波视觉冲击。
古人被那古怪的生物震撼了一波“这是什么玩意”
北美犰狳有着兔子似的长耳朵,穿山甲似的尖长脸,远处看也像鸟嘴。老鼠似的细长尾巴,因为长满鳞片,的确也像是蛇尾。
嗯,咕咕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山海经就是华夏古代的地图,地球就是华夏一家的,没毛病。
嬴政“谁说不可能朕把那美洲打下来,不就都成大秦国土了。”
天幕说山海经里的地图与美洲相似,嬴政顿时来了兴趣“派人去收集山海经,越全越好。”
战国离大秦近,按理说应该保存的很全。
不需要嬴政说,民间私藏有山海经书籍的文人喜不自胜。
没想到自己只当做兴趣爱好的书这么重要,日后都可以刻印了去卖钱,原本的手抄竹简可以留着当传家宝,简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