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愧疚折磨了许久,夏侯献最终还是在哽咽中挤出了这句话,“兄去后,兄妻儿吾养之,兄勿虑。”
“多谢府君。”
对此,任明含笑回绝了,“只是还请府君恕我不能受之。天子命我死,何也为堵天下悠悠之口,不令府君遭非议。我若受府君善意,是为府君辜负天子好意了。我幼弟职为校尉,且有功绩在身,俸米足以养我妻儿了。”
“那”
踌躇片刻,夏侯献又换了种方式,“兄放心,三月为期,我定让他居将军位!”
“府君万万不可。”
任明疾声否之,解释道,“府君已有悖陛下心意,万不可有他为。府君当今之急,乃是蛰伏笃行作恭顺状,力争早日复获天子信任。且我幼弟在中军任职,隶属中护军所辖,若府君擢他官职,恐他就被中护军所知了。”
言罢,他也不待夏侯献复出声,便直接开始交代自己的后事,“府君,君侯将近耳顺之年,今日之事,府君就莫与他说了。若君侯问起我,就说我归乡里了罢。还有,若府君不嫌我愚钝,我便最后为君侯谋一次。君侯与中护军系出同族,若是日后嗯,为家门计,君侯毋耻班列其后。”
你!
竟断言我难敌夏侯惠,且还劝我向他求饶!
夏侯献猛然昂头,满脸的不可置信。
但任明不再解释了,只是起身离席郑重下拜后,遂转身大步离去,“府君,我去了。”
待夏侯献再度回过神来,书房内已然不见其身影。急忙追到府邸大门处,却被家中扈从告知任明出府后,径直往东城门去了。
洛阳东城门外近十余里处的小邑落,任明的幼弟就住在那边。
名唤做任烨。若是夏侯惠看到这个名字,肯定会有印象。
当初他职为镇护将军时,镇护营的四位千人督里,当属任烨才能最优。且任烨从征辽东时作战勇猛、斩首颇多,夏侯惠还为他表功,转迁为校尉。
任明此番过去,不是叮嘱他代养妻儿。
而是怕他作傻事。
二十多年前的关中三辅,虽然已经被魏国纳入疆域了,但贼寇尤多。
兄弟五个的任家,唯最长的任明与最幼的任烨能长大成人。
且二人年纪差了十一岁,故而备束脩奉师受学、延请游侠教导武艺、拖关系转入中军任职、求人说媒攀良枝任烨如今一切的起点,源于任明的长兄如父。
所以,任明特地过来一趟,是因为放心不下,恐自家幼弟他日听了夏侯献的三言两语后,便走上了死路。
是的,他不想让自家幼弟也为夏侯献效力。
在他看来,自己以死报夏侯楙与夏侯献的恩情,是应该的;但他幼弟可不欠夏侯家什么。
而且他并不看好夏侯献。
方才劝说夏侯献日后若是斗不过夏侯惠时,便以同族情谊向夏侯惠低头,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更是他的预判。
依据,并不是夏侯惠的文韬武略或功绩更胜之。
而是在此番清查士家的过程中,让他看到了,夏侯惠身上开始滋生狠厉这种品质了。
至于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以自己的死。
若是夏侯惠当时直接去叩阙,向天子曹叡申述不公,那事情的结果,也只是夏侯献被申责、被迫行礼致歉、被罚俸禄.等等各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