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看了眼反腐司指挥使陈末,陈末立刻明白了陛下何意,悄悄退去,去了宜城侯府,陈末不是要求张居正做什么,只需要告诉张居正御书房发生的事儿,张居正自然知道该做什么。
朱翊钧和申时行、高启愚又商议了许久的国事,才放二人离开。
申时行和高启愚刚走到通和宫门前,就看到了已经是两鬓霜染的游守礼。
“先生请申阁老过去一趟。”游守礼看了眼高启愚,才对着申时行说道。
高启愚忽然往前走了一步,拦住了游守礼问道:“此事涉及到了我,我可一同前去?”
游守礼叹了口气,轻轻摇头说道:“先生特意交代过的,不行。”
“高宗伯,您现在已经是朝中大臣了,有些话,我一个家奴,本不该讲,高宗伯,该放下就放下吧。”
师徒早已经在万历二年缘尽,只是高启愚自己放不下罢了,他已经不需要依靠张居正这棵大树遮风挡雨了,高启愚自己就是可以为别人遮阴的大树了。
高启愚沉默了下,他的神情有点失控,笑了笑,嘴角略微抽动了下,摆了摆手,一句话不说离开了通和宫门前,只不过身形还是有些萧索。
别人不是他,这不是他惺惺作态,嘉靖四十四年他金榜提名,但他只是一个三甲第172名进士,这代表着,他这辈子就这样了,最高四品知府。
大明三甲同进士出身,晋升路线十分明确,知县、州同知、知州、府同知、知府。
大明有两千多个县,六百多个州、一百七十二府,考的越差,去的县就越差,需要慢慢同级多次内迁,才能爬到知府,要爬一辈子。
正四品知府,几乎已经是高启愚的上限了。
高启愚第一次没考中,看着申时行状元郎游京;第二次三甲进士,根本没有意气风发,四处求告,希望拜个座师,找个贵人,改天换命。
那时候,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家门之前,都是门庭若市,从来不缺少投效的士子。
高启愚一个三甲进士投靠无门,接连寻了几个座师,都没人提携,最后试着投了拜帖,没想到自己居然被张居正招到了门下,而后进了翰林院做了翰林,三年后被授翰林院编修。
这已经是二甲进士前列名次的待遇了,他完成了逆天改命。
后来仕途顺风顺水,平步青云,在他最得意的时候,被先生赶出了师门。
每个人都有自己解不开的心结,显然二十年后的今天,张居正依旧没有原谅他的想法。
放下?
高启愚驻足在黄瓦红墙之下,回头了看一眼御书房的方向,才大踏步的向前走去,他一定要证明,当初先生没有看错人。
宜城侯府离通和宫很近,就在大将军府的旁边,离通和宫也就五分钟的路。
申时行到的时候,张居正也没有,站在朴树下,查看着土豆的收获,笑容满面的说道:“汝默来了?”
“见过先生。”申时行赶忙拱手见礼。
“你我不必多礼。”张居正完全一点也没有士大夫的架子,将锄头放在了地上,拿着一颗半个拳头大小的土豆说道:“这是徐贞明最新弄出来的宁丰四号,晚熟土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