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君可是不赦重罪。
朱翊钧在火药局细柳厂溜达了好大个圈,朱翊钧手里是个原理性的模型,现实里,一个塔就是三层楼那么高,框架都是钢混结构,一座座塔整齐的排列在面前,并且无数的管道穿行其中。
每个人看到都会震惊无比,人力居然可以做到这般地步。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农学博士柯延昌俯首见礼,他比陛下早到一点,就急匆匆的去了硫酸铜制备工坊,在层层防护下,他见到了浓硫酸和反应中的硫酸铜。
“臣见驾来迟,还望陛下恕罪。”柯延昌再拜请罪。
“可不是,晚了整整两年。”朱翊钧让李佑恭拿来了柯延昌的崇古进步奖奖章和黄金底座,将其亲手交给了柯延昌,才松了口气说道:“朕可是妥善保管,生怕给柯博士给摔了。”
“谢陛下隆恩。”柯延昌收好了自己的崇古进步奖奖牌,正面是技术进步奖,背面才是王崇古敬赠。
柯延昌其实不太想要这块牌子,因为王崇古是个奸臣。
可是看着王崇古带出来的匠人们巧夺天工般的技艺,还是让柯延昌对王崇古奸臣的身份,产生了一些怀疑。
或许可能,王崇古也不是个奸臣,只不过是朝中政斗扣的帽子?朝堂斗争对柯延昌而言,有些复杂了,他懒得多关注了,这进步奖,是对他贡献的肯定,他受之无愧。
朱翊钧和柯延昌一边走,一边聊着关于绿矾油生产和胆矾农药应当如何使用的问题。
多数时候都是柯延昌在说,朱翊钧在听,有的时候,朱翊钧也问一些问题,话题逐渐从农药变成了农事。
比如中盛良薯一号的培育,速生杨的推广,大明在多地栽种了数十万亩的速生杨,人工林的轮种,好处很多,每多种一颗速生杨,就少一棵树被采伐。
大明对木材的需求几乎是无上限的,但大明的植被覆盖率也很低,水土流失严重,如何在发展的过重,防治水土流失,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大明发展路上遇到的难题。
“大医官们对中盛良薯产出的土豆,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试验,启用了三百个标本,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土豆确实有资格成为主粮,即便是重体力活儿的劳作,也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朱翊钧说起了土豆作为主粮的医学实验。
大明大医官们虽然没有太好的检测设备,但有皇帝特批的标本进行直接试验。
土豆的营养价值得到了实践的验证,这种产量高的农作物,的确可以更加容易的喂饱大明百姓。
“真的是个可喜可贺的消息。”柯延昌眼前一亮,这种高产量、易种植的农作物,最怕的就是缺乏了大明尚未了解的东西,导致不能长期服用,不能成为主粮。
现在看,可以暂时放下这个顾虑了。
“朕听闻柯博士还帮宁远侯开辟了五十万亩的棉田,详细讲讲。”朱翊钧说起了西域开拓的事儿。
柯延昌极其感慨的说道:“还是要谢过宁远侯的救命之恩,在哈密找盐生植物的时候,被马匪给抓了,是宁远侯四处搭救,才把臣给救了回来。”
“马匪?”朱翊钧立刻就感觉到一股凉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柯延昌要是出了什么事儿,朱翊钧怕是要把西域的马匪全部撕碎,都不能解恨。
大明外派的农学博士,都有五十名缇骑随扈保护安全,可不是让柯延昌一个人在大漠里晃荡,可能正是因为有随扈,才让马匪觉得这是一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