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是,这次是为了私利,即部分青年军官认为,只有战争才能够让军人实现存在的价值。
总而言之,在第二轮军事革命开始后,青年军官组织遭到了全力打压,一度边缘化。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第三轮军事改革开始。
要说的话,还多亏了周涌涛。
虽然在成为帝国海军元帅后,周涌涛与青年军官组织脱离了关系,但是没人能否认他在青年军官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周涌涛着手提拔青年军官,并不是因为个人感情。
第三轮军事革命的核心,其实是增强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以科技手段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显然,年轻人肯定更容易接受科技带来的变化,也更加愿意采用科技手段。
关键还有,武器的进步,必然会改变战术。
在根本上,战术建立在技术之上,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有什么样的战术。比如在有了机枪之后,才有打阵地战的物资条件,坦克则催生了机械化战争,轰炸机性能提升带来了制空论。
那么,更加需要针对新式武器来探索新式战术。
毫无疑问,这依然是青年军官的强项。
也就是在这此基础之上,国防部在周涌涛的授权下,重新组建了青年军官组织,还给了青年军官大量表现机会。
丁镇南就是在此时受到重用,还认识了白华伟。
关键就是,丁镇南他们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受到重用。
白华伟受重用,还说得过去,毕竟他爹是帝国海军战神,最后大元帅,全球海军无冕之王白止战。
再说,白华伟的个人能力不算差。
那么,顺风顺水的获得提拔,也算是顺理成章。
像丁镇南这类平民军官,能在30岁之前就获得战区司令官重视,而且在战区司令部里获得高位。
毫无疑问,必须具备十分突出的才能。
还需要非常关键的贡献!
丁镇南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大胆的预测,下一场全球大战,不会像之前两次那样持续数年之久。
高强度与快节奏的现代战争,甚至不会给交战国完成战争动员的时间!
关键就是,在科技推动下持续提升的战略打击能力,让实力弱小、或者战备级别不够高的一方在开战后就遭到毁灭打击,而且在完成全面动员之前就被击败,或者失去反败为胜的有利条件。
当然,丁镇南提出的不止是理论。
在那几年的战略级兵棋推演当中,丁镇南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其中就有白华伟。
在最初2年里,白华伟都是丁镇南的对手。连续败给丁镇南之后,白华伟也认识到这套理论的正确性。也正是如此,白华伟在第三年成了丁镇那的搭档,开始在海军内部推广丁镇南提出的这套理论。
至于结果,暂时还说不上有多好。
不是说推广不给力,其中原因实在太多了。